诸葛亮不配为军师看看他都对蜀中做了啥事(诸葛亮为什么不配剑)
导语:诸葛亮不配为军师?看看他都对蜀中做了啥
乌龟与兔子赛跑,为什么是乌龟赢了?
因为它懂得一个兔子不懂的道理:“拙速”。
“拙速”这两个字,现在很多年轻人不能理解。
因为他们圈子里普遍存在一种浮躁的思想,急着去做成一件事,急着享受成功后的风光和快意,即便自己是个电动车的马达,也要跑出高铁的速度。
但结果呢?有人累到在路上气喘吁吁,怨天尤人,有人在路上丧失初心的热情,还有人慢慢偏离了赛道。
其实那些真正走到终点的人,往往都懂得“拙速”的好处。
《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话:“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这人生行路,就和用兵打仗一个道理:你需要老老实实准备很长的时间,才有出手的一瞬间的“快”;耍巧计取得的成果,没听说有长久成功的。
有趣的是,孙子这句话,像是对七百年后的一个著名军事家的挖苦和讽刺。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一】急着成事的人,往往最失败
刘备死前也没想到,当年三顾茅庐请出的军师,害苦了蜀汉的士兵和百姓。
诸葛亮很厉害,但在孙子的眼里,他不配当将军,更不配当军师。
打仗前,讲究“五事七计”:也就是开战前,我们要做一个漫长且充分的准备,要衡量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人心等悬殊,比较出胜算之后,再“快速”出兵。
可诸葛亮压根不管,为了收服山河,那可谓:六出祁山,九伐中原。
先甭管震不震撼,一听就是劳民伤财!国家粮库金库刚有点油水,诸葛亮就带着兵跑出去花光了,好不容易再攒点油水,诸葛亮又出兵花完了。
诸葛亮太急了,急着收服城池,急着在身死之前创建一番伟业,几次三番的贸然出兵,结果呢,不但没能攻下中原,蜀汉还一度陷入国家财政亏空的拮据里。
作为敌人的司马懿,就是瞅准了诸葛亮的“缺点”,你想速战速决,那我偏偏不和你打,就是急着你,耗着你,最后果真把诸葛亮耗死在了出兵的路上。
虽然我们老是讲,人生需要杀伐果断的勇气,可是在“断”之前,你需要先准备好足够的实力,不然你就不要轻易的“开战”,你需要明白厚积薄发,没有长久实力的积淀,你就是累得再“扑哧扑哧”,也“发”不出什么劲儿来。
欲速则不达,越慢越快,越快越慢!你要懂得“拙速取胜”,越是急着成事的人,往往越跌落在失败的深渊里。
【二】做好一件事就行,别想样样拔尖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人,什么都想做好,样样都想拔尖,铆足劲同时做好几件事情,最后累得身体出毛病,结果还是一事无成。
历史中的杨广,就是一个典型的“急速者”,他想当一个功垂千秋的皇帝,而且非常急迫想要实现这样的愿望。
其实杨广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想开凿运河,想迁都洛阳,想亲征吐谷浑,还想要三伐高句丽。
每件事情单拎出来完成,都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功业之主,可杨广都想完成!都想完成也没错,可你需要循环渐进,制定好规划,先做哪个,再做哪个。
可杨广大手一挥:“小孩子才做选择,朕都要做,而且是同时一起做!”
正常人想要完成超额工作量,还需要考虑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杨广作为一朝皇帝,丝毫没顾忌国库的承受能力,人力资源的分配情况。
一句“给老子都干”!把整个国家搞的怨声载道,叫苦不迭。
趁这时,有几个英雄豪杰撂挑子骂道:“不干了!”,举着剑一呼百应:“杀了狗皇帝!”
于是,这帝位还没焐热,起义军就砍下了杨广的脑袋!
杨广后来被史书骂得很厉害,你说他没对百姓造福吧,他也有政绩,一个大运河开辟出来,就是千秋万代的功劳。
可是他太贪心了,就和生活中很多人一样,一生的时间这么短,想做的事情又很多,没有条理的安排,随着心意来,势必导致自取灭亡。
有的人做年计划,想要年入20万,想要学一门新技能,想要减肥瘦身,还想要学舞蹈,计划杂乱无章,什么都想做成,结果一年到头,啥也没干成,瘫在床上抱着个手机嘟囔:明年重来吧……
你这样子,多少年都还是一句“重来”!
人不能这样贪心,“一马”还当不了“先”,就急着“并驾齐驱”,“三驾齐驱”。
《尚书》里有一句心法:惟精惟一,不要贪念欲望太多,只要选择一件事情去做好它,你的就已经打败很多人了。
【三】拙速:不在速度之快,而在路途之远
乌龟的“拙速”体现在哪?我不怕你比我跑得快,因为我跑得比你要远!
你急什么?人生又不是百米赛跑,用不着一开始就高速冲刺。
“拙速取胜”才是适用于人生这场马拉松,你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慢跑,然后仔细体察生命中的美好,路程上的风景,逐渐让你形成为长路漫漫的期待感。
而最初高速狂奔的那些人,却意外地被绊倒在路上,停下了脚步,此后的路上,更是杳无踪迹。
曾国潘从小都是别人口中的“笨孩子”,他曾家往上数几代都是平民,可曾国潘以后的数代里,都是活跃在政治、军事、和作家圈子里的佼佼者。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有个小偷去曾家偷东西,结果碰上曾国潘夜背《岳阳楼记》,小偷便想等他背完睡觉后再动手,结果在枯燥的背书声中迷迷糊糊睡过去了。
月升中天了,小偷在房梁上猛然惊醒,发现曾国潘还在背《岳阳楼记》,小偷怒了,从房梁上一跃而下,流利地把文章背诵一遍,奚落说:“我都背完了,你还没背完,别学了,你就不是读书那块料。”
曾国潘就像一个“乌龟赛跑”的孩子,不在意别人的嘲笑声,而是踏踏实实地一字一句的记读,理解和背诵。
他学得很慢,可是学得却很踏实,同样时间别人学了三本书,他可能还在啃那一本书。但是曾国潘学习的很深入,他的刻苦不是求得表面的娴熟,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理解。
正是这样的“拙速厚积”,才给他抓住人生机遇的机会。
曾国潘为官后只是一个芝麻小官,慢慢升迁不知到何年何月,可恰逢朝廷将一场对官员大考提前了两年。
听到消息时,曾国潘整个人处于惊懵中,第二天就考试了,这下彻夜苦读也补不回知识呀。
他带着视死如归的心态迈向考场,结果开卷一看,乐呵了,这些题都是自己烂熟于胸的内容。这一场考试,曾国潘毫无疑问拿下了高分,仕途也晋级了一次。
也是从这开始,曾国潘的人生像是坐上了顺风车,一路稳当前进做到“官居一品”的高位上。
试想想,若不是之前“拙速背书”的笨办法,他又怎么会抓住机遇,乘风直上呢!也正如曾国潘本人所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还是那句话:你快没关系,我走的要比你远。
【四】最后的赢家
受到“世风”的影响,现在的人都在“急功利进”的刺激下,攀比成风。
在社会打拼的人,总觉得心很累,总想着快人一步,早点比别人攒到钱,早点升职加薪,早点买车买房,早点成为“人生赢家”,好享受别人投来羡慕的目光,似乎早一步,才能吃上红利。
为此,他们把自己搞得特别累,结果还不如人意,要么是目的没达到,要么是达到了身心俱疲。
买车买房,以你努力上进的正常速度总会在三十多岁拥有,可你拼命加速,提前在二十岁就拥有了车房,可透支了身体健康,也透支了精力和恒心。
当别人四十岁,以正常速度奋斗出第二套车房时,你那20岁获得的一套车房已经不够再看了,当年被人羡慕的“年少有为”的风光,也只有短暂的保质期,而今也轮到你羡慕别人。
当然,你也可以一直保持加速度,不停地高速前进,可结果呢!你别忘了,你终究是人,那加速度背后透支的代价,已经让你偏离了美好生活奋斗的目的和意义。
劳累过度导致60岁卒,和别人正常速度80岁寿终正寝,这样“提前一步”结束人生,又算得上谁输谁赢?
难不成,你的好胜心都到了“下辈子投胎也要早人一步”!
要知道:“静”字里藏着一个“争”,越想要获得胜利和成功,就越先要沉下心,静下来,尝试放慢自己的节奏,学会“拙速”而行,其实会走得更远。
在一个发展快速的时代里,在一个大家都急着成功的时代里,在一个大家都浮躁焦虑和迷茫的时代里,在一个内卷卷到天花板的时代里,如果你能慢下来,如果能维护好自己速度,能在镇静里燃烧,能在平和里浩荡,不和大家比朝夕的高度,而是去比热情的持久度,生命的宽广度,人生意义的丰富度。
那你,才是最后的赢家。
本文内容由小凡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