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肃慎国在哪里(肃慎遗址)

导语:消失的古国—肃慎

肃慎,亦称息慎、稷慎,是夏代及商代生活在黑水(今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一带的一个部族。地域主要设计今天黑龙江、吉林及外东北部分。与汉族、濊貊、东胡同被称为古代东北地区及外东北的四大民族,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被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民族之一。

公元前1世纪东夷诸国

古籍中把肃慎领地称为“肃慎国”,与中国中原王朝有往来。历史学家认为秦、汉时期直到南北朝时期的挹娄、勿吉、隋朝及唐朝时的靺鞨、渤海国,以及女真等民族都与肃慎很有渊源。

在舜时代,肃慎曾经向舜朝贡。东周战国至秦汉时的真番可能与他们有关,是后来女真人的族源之一。

肃慎人

先秦文献中的《尚书·序》、《逸周书》、《大戴礼记》的《少闲》篇以及《五帝德》篇、《竹书纪年》、《左传》、《国语》、《山海经》等都有所著录。两汉时期的文献《史记》、《淮南子》的《坠形训》和《原道篇》、《说苑》的《辨物篇》对肃慎也有记载。

《尚书》:“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王俾荣伯贿肃慎之命。”《左传·鲁昭公九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解释:周王朝声称肃慎、燕与亳,都是属于其管辖的北方领土。《国语》卷二:“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侯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名其栝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分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其中不咸山在汉代称为盖马大山,隋唐称徒太山,太白山,就是现在的长白山。《通典》中有:“挹娄即古肃慎,其国在不咸山北。”《后汉书·挹娄传》:“挹娄,古肃愼之国也,在扶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及。”《新唐书·渤海传》:“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旧唐书·靺鞨传》:“靺鞨,盖肃愼之地,后魏谓之勿吉,在京师东北六千余里。东至于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或臣于突厥。”

目前残存的肃慎遗址主要有:

莺歌岭遗址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宁安县牡丹江流域镜泊湖畔,目前判断为商周时期肃慎人一支群落的文化遗存。碳-14测定的年代为公元前1940±55年(ZK89)与公元前1190±145年(ZK88)。

西团山文化遗址群指中国东北地区松花江中游吉林市附近西团山、长蛇山、两半山、猴石山、星星哨、土城子等遗址所代表的“西团山文化”,该遗址文化群目前判定为是春秋战国时代肃慎人社会发展较快的一支群落的文化遗存。

东康遗址也揭示了挹娄社会的某些内容。该遗址用碳-14测定的年代为公元255±85年和公元315±95(ZK85),相当于后汉三国时期。

乌德盖人

肃慎为现在满洲人的祖先,而现在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乌德盖人(俄语:Удэгейцы)与肃慎也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自称恰哈拉(意为“蜂巢的隔壁”)。朝鮮人称他们为“嫌真兀狄哈”(혐진올적합)。乌德盖人长期以渔猎为生。与汉朝的挹娄,金代称之为“野居女真”,兀的改部(属胡里改路)。元代称之为“斡拙”,兀者野人,明代称“野人女真与兀良哈”,兀狄哈,清代则称“乌德赫部”(森林人)。奴儿干都司头人阿哈出也是出自此部。他们应该是世界上与满足渊源最接近的民族(为建州女真族源)。他们在森林中捕殺动物,因此也称捕貂鼠人。

本文内容由小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