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出血热怎么治疗(流行性的出血热)
导语:隆德人: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一定要知道
流行性出血热,国际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类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我国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病区,发病数占全世界的90%,我国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病例发生,台湾又有汉坦病毒感染病例报告。
一、传染源
据不完全统计,有170多种脊椎动物能自然感染汉坦病毒,主要宿主动物是啮齿类,其他动物包括猫、猪、犬和兔等。在我国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1、呼吸道传播。通过携带病毒的鼠类的尿、粪便、唾液等排泄物污染尘埃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而感染。
2、接触传播。通过被带毒鼠类咬伤或皮肤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带毒鼠类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
3、消化道传播。直接进食被带毒老鼠的排泄物污染的水或食物。
4、虫媒传播。通过螨类叮咬可传播本病。
5、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是常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接触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本病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临床为起病急,以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5期经过。
五、防治原则
(一)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就医)及把握“三关”(休克、出血和肾功能不全关),应根据临床各期特点进行综合性治疗和预防性治疗,设法阻止病情发展,防止并发症出现。
(二)预防措施
1、防鼠、灭鼠。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消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蔽场所,在居民区及其周围地区采取大面积投放鼠药等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切忌玩鼠,死鼠要烧掉或埋掉。
2、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3、加强食品卫生。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餐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4、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病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的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5、注意个人防护。在疫区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6、接种疫苗。在出血热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对疫区16岁以上的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来源:隆德县卫生健康局、隆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内容由小冰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