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十六国是公元前多少年(公元1694年)

导语:十六国简史(上)公元304年到公元383年间的国史流变

十六国时期上承三国、西晋,下启南北朝,与南方的东晋政权分据南北,从成汉、汉赵两国反晋建国开始(公元304年),到北魏消灭北凉统一黄河流域为止(公元439年),前后持续长达135年。若以西晋灭亡(公元316年)与东晋灭亡(公元420年)为起止点,则十六国时期也持续了104年。无论采用哪个算法,十六国时期都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长,恰与持续百年的东晋王朝相当,是所谓【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基本形势

然而,十六国时期在区区百年之间,便由汉、匈奴、鲜卑、羯胡、氐、羌等六个族群建立了大大小小20个政权。我们之所以称呼这个时期为“十六国”,仅仅是因为北魏崔鸿创作的《十六国春秋》选取了其中16个规模较大的政权,并不仅仅只有16个政权。20个政权在百余年间纷纷登场,局面之混乱,足以令读史者咋舌,很难理清十六国时期各个政权之间的脉络。寒鲲将通过本文将十六国前半段(从西晋到前秦)的局势流变直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展现出来。

十六国局势 ① 晋室南渡

公元304年-公元319年间的天下局势

公元304年,随着八王之乱的持续祸乱中原,匈奴屠各部的领袖刘渊、氐人流民领袖李雄分别在今日的晋南盆地、四川盆地建立了定都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的【汉国】与定都成都城的【成国】,两个政权的建立,敲响了西晋王朝的丧钟,也拉开了十六国时代的序幕。

公元309年,刘渊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公元310年,刘渊病故,刘聪政变接班;公元311年,汉国攻陷西晋帝都——洛阳;公元316年,汉国攻陷西晋临时帝都——长安,西晋灭亡;

公元317年,先期南迁的司马睿在王导、王敦的扶持下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与此同时,凉州牧张寔自称凉王,建立【前凉】政权。除了【前凉】以外,在北方还有并州刘琨、青州曹嶷、幽州王浚等西晋牧守遗留下来抵抗刘渊的【汉国】。

东北部的幽燕地区、辽河流域,鲜卑宇文部、鲜卑段部、鲜卑慕容部、幽州王浚、羯胡石勒之间展开混战。

中北部的晋北地区、河套地区,【胡夏政权】的前身铁弗部与【代魏政权】的前身拓跋部开始了长达百年的相爱相杀。

在今日的青海地区,与慕容鲜卑同源的【吐谷浑部】则于公元313年刚刚在此立足,并开始了它长达三个世纪的在河西走廊边缘不断“打酱油”的历史进程。

十六国局势 ② 两赵对峙

公元319年-公元329年的天下局势

公元319年,汉国国主刘聪去世,外戚靳准擅权,坐镇关中的刘曜与坐镇河北的石勒围剿了靳准,但汉国都城平阳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刘曜改【汉国】为【赵国】,迁都长安,史称【前赵】,【前赵】与之前的【汉国】,又被合称【汉赵】。

石勒是【汉国】刘渊、刘聪时期在黄河下游一带的河北、河南地区作战的偏师,在靳准之乱后自【汉赵】分立,自称【赵国】,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石勒在319年建立【后赵】前后,消灭了并州刘琨、青州曹嶷、幽州王浚,统一了函谷关以东的【关东地区】(祖逖北伐在317年-321年间展开,却因“祖逖亡故”与“东晋支持不力”而失败)。最终,石勒在公元328年的洛阳之战中挫败【前赵】,俘获刘曜,于公元329年进入关中,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

与此同时,西北部依然由张氏【前凉】统治,东北部的慕容氏则在慕容廆的带领下逐步取得对段部、宇文部的优势,为【前燕】政权的建立奠定基础。中北部的拓跋部与铁弗部依然在相爱相杀。

十六国局势 ③ 后赵霸业

公元329年-公元349年的天下局势

从公元329年到公元349年间,石勒与石虎两任【后赵】国主维持了长达20年的北方小一统,但石虎任上多靠暴政维持,加上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处理不当,由此引发了后赵后期的政局动荡。公元349年-公元352年间,由冉闵建立的【冉魏】政权,本质上便是【后赵】政局各种矛盾的综合爆发,所以【冉魏】也未能持久。

与此同时,东北部的慕容部终于逐步挫败段部与宇文部,于公元337年建立了【燕国】,史称【前燕】;中北部的拓跋氏也在拓跋什翼犍的带领下,于公元338年建立了【代国】,也即【北魏】的前身。西北部则依旧由【前凉】统治。另外,在四川盆地割据的【成国】,因为宗室内斗,于公元338年改国号为【汉】,【成国】+【汉国】,合称【成汉】。

十六国局势 ④ 秦燕对峙

公元350年-公元370年间的天下局势

【后赵】崩盘后,【前燕】入主河北,吞并了取代后赵的【冉魏】,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统治黄淮海平原地区;关中氐人则在苻氏的带领下,在长安城建立了【秦国】政权,史称【前秦】。【前秦】在苻坚、王猛君臣的带领下战胜了相对昏庸的慕容暐、慕容评君臣,最终于公元370年消灭了前燕。

与此同时,南方的东晋政权则出了一位权臣——桓温,这位权臣率军于公元349年西征灭掉了【成汉】,这是【晋朝】在304年失去四川盆地后,再一次掌握四川盆地。而且,桓温还在秦燕对峙之时发动了三次北伐,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桓温三次北伐路线示意图

十六国局势 ⑤ 前秦霸业

公元370年-公元383年间的天下局势

公元370年,前秦灭燕,标志着前秦统一之路的彻底开启。公元371年,前秦趁着前仇池国杨氏政权内讧,攻灭前仇池国,为进兵汉中、巴蜀做好了准备;公元373年,东晋梁州刺史杨亮进攻仇池被秦军反杀,王统、毛当二将分别率军征服汉中与巴蜀;公元374年,蜀人张育、杨光起兵反抗前秦,并向东晋称藩,而巴獠酋帅张重、尹万等亦参与,前秦邓羌入蜀平定乱局,巩固了前秦在巴蜀的统治;公元376年,前秦西征河西走廊,消灭张天锡的前凉政权;前秦借助匈奴铁弗部刘卫辰的协助,大军北上吞并鲜卑拓跋部的代国政权,至此完成对整个北方地区的统一,疆域直接与灭蜀以后的曹魏、灭吴以前的西晋相当。

从公元370年前秦灭燕开始,前秦在短短六年之间,便完成了对西北部【前凉】、中北部【代国】以及西南部四川盆地的吞并工作,苻坚王猛组合以惊人的效率把整个天下带入到了南北对峙的形势下。在376年-383年之间,【前秦】VS【东晋】的对峙形势,恰似之前的【西晋】VS【东吴】以及之后的【隋】VS【陈】,大有混一宇内、一统天下的势头。

小结

以上便是十六国前期的基本历史流变,在时间跨度上,自公元304年开始,到公元383年结束,长达80年。自西晋崩盘(304-319)的乱局之后,先后经历了两赵对峙(319-329)、后赵霸业(329-349)、秦燕对峙(352-370)、前秦霸业(370-383)等两次东西对峙与两次半壁江山式的霸业。

从西晋到前秦:十六国前期诸政权关系简图

从记忆规律上来讲,前赵、前凉、前燕、前秦等十六国之中四个带【前】字的政权,以及【汉赵】、【成汉】两个名字来自合称的政权,都分布在【前秦以前】的这么80年之间。前秦以后的十六国,虽然只有四五十年的时间不再是走向短暂霸业的争霸史,而是走向北魏百年半一统(439-535)的北魏统一史。

因此,我们在梳理十六国历史之时,将【西晋到前秦】之间的80年,视为一个阶段去记忆,方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十六国的整体流变。那么前秦以后的历史经历了怎样的流变呢?欢迎关注寒鲲,及时获取下十六国简史(下)。

免责声明:本文由原创用户编辑投稿,若来源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更正修改。2023年04月08日由小里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