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反常合道无理而妙的意思(反常而合道)

导语: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反常却合道,才是富有新趣的好诗

杜甫有诗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句中或多或少体现了诗圣在创作诗歌时追寻别出机杼的句意,这同时也是许多诗人所追求的。正如赵翼所言:“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古代的诗人不爱沉浸在前人的陈词滥调中,因为不破不立,无法摆脱沿袭的线路,终究是写不出好诗。像如今许多诗人,他们作的诗词不可谓不美,但无法令人产生读到唐诗宋词中名篇时的惊艳之感。

究其原因,还是未能摆脱古人的意境,未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句子。写来写去,不过是类似的语言在互相更换、套用,“小楼”换成“庭院、“东风”换成“微雨”,读来味同嚼蜡。诗本来就是一种非常精炼的文体,若是太多陈词滥调,实在无趣。

由此,许多诗人会以一种“反常合道”的描写,塑造新奇的意境。而“反常合道”便是诗人最常用的,但也是难用得好的。所谓“反常合道”,即跳出了惯有的思维,初读只觉无理,再读却觉理在其中,是为“无理而妙”。

一、字词的活用

诗词的特质在于精炼,故而诗人常有炼字之说,故而活用字词造就新颖的意境,是诗人常用的写作技法。

比如宋伯仁的《秋晚》有句“红叶已霜天欲雁”。如果按照现代汉语来逐字解释,多半会落得“狗屁不通”的评价,但有一定古诗词基础的,却能感受到句中蕴含着一种秋意。

句中“霜”本是名词,这里是用作动词“降霜”。当然,如此活用也是常见的。这句诗妙就妙在“天欲雁”三字。我们常会说“天欲雨”、“欲雪”,这从天象的变化可以看出。

然而怎么样的氛围环境,是飞雁掠过的天?是满山红叶?是落木萧萧?三个字,蕴藏着让读者想象的无限空间,新颖而有意境。

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是经常拿来作范例的活用名句。想来红杏如何闹,但正如王国维所说,这一“闹”字,意境全出。

二、奇瑰的想象

写诗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有对生活的洞察,更要有丰富想象力。当然,想象不是毫无根据地大开脑洞,而是要“似出情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比如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将雪比作柳絮。韩愈“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则更为新奇,他将雪拟人化,想象雪是因为嫌春天来得太晚,故而自己穿过庭院的树枝,散作飞花。

李白《望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同样是极为奇瑰的想象。“银河”虽然称河,但并无水,如何落成瀑布。可那渺远从云端倾泻的巨大水量,若非“天上之水”,何来如此声势?

三、常用字的“另类”搭配

诗词本就是用常见的汉字,组合成一首首美丽的篇章,就像神奇的匠人,用砖瓦构造美丽的建筑。而有些看似不相关的常用字,搭配在一起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杜甫有一名联“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后世学者对这两句诗称赞不已,尤其是下半句,素来被认为是神来之笔。“江声”、“白沙”本是常见意象,然而中间添一“走”字,格调极为不凡。“声”本来用“传”,用“响”,“走”字似无理,但读来似觉江声在耳。

像这样“反常合道”的创作技巧还有很多,难以一一归纳,但反常容易,难在反常还要合理。《围炉诗话》云:“反常而不合道,是谓乱谈。不反常而合道,则文章也。”出人意外,入人意中,才是富有奇趣的好诗。

本文内容由小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