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什么是道德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呢(道德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导语:什么是道德?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每次五分钟,讲透一本书。

今天讲的是康德的天书《实践理性批判》

什么是道德?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行为与动机之间的关系。

道德行为要符合三个条件:

1.选择性:你的行为是选择性,而非倾向性。

2.目的性:你的行为是目的性,而非手段性。

3.普适性:你的行为在任何地方都能长期适用。

什么是选择性?就是你的行为是自己无条件的主动选择,而非出于倾向性。倾向性是出于什么或为了什么的有条件的被动选择。例如:你是我亲人,所以我爱你。我爱你,你才会爱我。这些都是不道德的,因为在康德眼里如果什么就什么的假设律令都是不自由不道德的。真正的道德应该是无条件的绝对律令:“不管你是不是我的亲人,也不管你爱不爱我,我都应该爱你。”这才是道德行为。因为道德行为是摆脱因果束缚,达到无条件的。就是自己行为只是反映内心爱的表现。不再是出于什么或为了什么的自私行为。它只是这么做是对的,我选择如此而已。因此人先是自由的,才是道德的。因为人是主人,而非奴隶。这就是道德的自由公式,因为人不能个奴隶。

什么是目的性?康德说:“人应当这样行动,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在任何时候要被当作目的,而非手段。”这句话经常被简化成“人是目的”,所以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因为我不做工具,也不拿别人当工具。例如:明星被公众裹挟捐款,及明星为了沽名钓誉捐款都是不道德的。明星被公众裹挟捐款行为,明星的不道德在于不是自愿捐款的,只是被迫捐款而已。公众裹挟行为不道德在于把明星当作满足自己情绪或某种目的的手段了。明星为了沽名钓誉捐款行为不道德在于明星把自己当成名誉的奴隶了,活成了名誉的工具。一切皆是手段,人才是目的。人的道德行为就是要以人为本。永不要因为思想不同就伤害他人,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对自己的立场坚持到底,对他人的喜爱永恒不变。因为思想只是手段,思想是为人服务的。所以人也不要把自己当作手段,自己的行为本身就应是自己喜欢的,而不应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人先是目的的,才是道德的。因为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这就是道德的人类公式。因为人不能是个工具。

什么是普适性?康德说所有的道德法则,最终都可以概括成一条法则,就是:“让你的道德行为可以成为人类的一条普遍法则。”因此要求人的行为在任何地方都能长期适用于所有人。这就是人为社会立法,如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就是自己选择行为时,都应该先反问自己,如果别人也这样待我,我喜欢吗?例如:希特勒刚当总理时牺牲少部分犹太人,造福大部分德国人为什么是不道德的。一是违反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这种行为是不能持续的。如果为了大部分人的幸福可以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结果将是,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著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最后他们追杀我,也没有人为我说话。道德行为应是创造增量,而非争夺存量。人与动物不同,不会一直自相残杀,总会从伤害中吸取教训,学会为社会立法。国家和法律存在就是为了垄断暴力,维护秩序的。因此人先是做个人,才是道德的。因为人是人物,而非动物。这就是道德的社会公式。因为人不能是个动物。

康德从选择性、目的性、普适性三个维度,为我们解释了到底什么是道德法则。所谓的道德法则就是规定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

1.道德行为应是自由选择的,因为人不应该是个奴隶。

2.道德行为应是以人为本的,因为人不应该是个工具。

3.道德行为应是将心比心的,因为人不应该是个动物。

为什么人类社会还是存在许多把自己当成金钱的奴隶,把别人当成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等等动物现象。非道德行为都是因为无知,这里的无知包括知识与良知。没有知识与良知就是人犯错与犯罪的原因。永不满足的欲望是人最大的诱惑,多少人为了欲望二字受尽良心的折磨。因为欲望让人到了天堂都依然坐立不安。所以人的法则是:一颗阴暗的心,衬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因此一心向善,一心向上,才是幸福的条件。所以做个好人,做个优秀的好人。

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为什么东西方智者给出同一个答案:德行。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释迦牟尼的普渡众生,基督教的爱的信仰,儒家的诚爱,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因为德行具有普适性,能在更大的空间,更长的时间里存在。所以非德行要不就是故步自封,要不就是昙花一现。德者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的做事。因为德行是内圣外王,厚德载物。德行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德行是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王阳明就单凭良知做人做事,就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只是众人不信或没意识到自己缺德。对德行总是靠装的,而不信是真的。桀纣之心,却想成尧舜之业,这又怎么可能成功。所以去认识自己吧,只有当你足够了解自己,才会为自己的自私感到震惊,但也只有这些意识到自己缺德的人,才会好德如好色,最终就是他们改变了世界。因为他们认识了自己,改变了自己,才改变了世界。

《实践理性批判》里最著名的话是:“有两样东西,越思考它们,就越感到敬畏,它们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

“我头顶的星空”强调的是我向外认识世界,给宇宙确立规律法则。“我心中的道德”强调的是我向内反省自己,给人类确立道德法则。对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而言,我是多么的渺小,但通过自己的思想,我既可以成为整个宇宙的立法者;又可以成为全部人类的立法者。我虽然只是宇宙社会中最微不足道的人,但是因为人拥有思想,就可以在思想中囊括整个宇宙社会。每每想到这事实,我们又怎么能不震撼灵魂,感慨万千,心潮澎湃呢。

《纯粹理性批判》讲的是什么是知识,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实践理性批判》讲的是什么是道德,人是如何改造世界的。

点赞关注,下期再用五分钟讲透《判断力批判》:什么是审美,如何让自己的审美得到大众的共鸣。

本文内容由小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