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箩菜怎么炒(折罗的做法)
导语:话说折箩与炒肝儿
折箩的折即倒过来、去之意,箩是箩筐。将剩菜倒入箩筐里沥干便为折箩,老时也叫做合菜、杂和菜等。老年间大饭庄、饭馆里有钱的阔人吃喝请客摆筵席,也不像现在兴“打包”,吃剩下的菜饭极少有拿回家去的,还有就是自红、白事酒席上撤下来的剩菜等。饭庄的伙计们便会可利用的剩菜倒入箩筐,干的为折箩,湿的为泔水,这折箩菜又叫搂桌菜、杂和菜。旧时还衍生出专卖折箩的小饭铺,头天打大饭庄、饭馆里低价买来残羹剩饭,转过来专卖给那些脚力等下层苦力、穷苦人,老北京那种卖瞪眼饭摊儿就是摊主收来折箩卖。
大栅栏鲜鱼口儿始于清同治年间刘永奎的会仙居,据传他家就是最早靠卖折箩起家的后经营炒肝儿出了名,京城的炒肝儿纯属祭肉的下脚料,质量不必深究,喜吃的人视其为美味。
大约是1862年鲜鱼口胡同路南有家鞋铺经营不善,才腾出间铺面房租给了刘永奎。刘永奎就是靠卖折箩发了家,可他有了钱竟染上抽大烟的恶习。同治末年刘永奎夫妻俩便相继过世,由其小舅子刘喜贵继续经营。喜贵可没什么手艺,他的三个儿子有两个在饭馆当过学徒,喜贵也在1900年去世,三兄弟接手会仙居。
民初他们学着隔壁小铺白水羊杂的样,将猪的肠肝心肺洗净切成段、心丁、肺条、肝片,放佐料白汤煮做成白水猪杂,可口味单一、腥味重没卖出行市。
二十世纪初《北京新报》报社的记者杨曼青帮他们改进烹制;去掉其中杂碎的心肺,猪肠加醋洗净去腥,开锅煮文火炖用小一圈的木锅盖,锅里的肠熟透还不跑油。肠熟切五分长的顶针段。猪肝斜刀片柳叶条儿,油热放大料炸透放生蒜,蒜变黄放黄酱。熬制配蒜酱、葱花、姜末的口蘑汤,将生肝条放入勾芡洒蒜泥,取名炒肝儿。炒肝儿凭借文人杨曼青的舆论炒作,楞是在北京的美食中有了一号,还起了二层小楼!店主刘氏三兄弟也挂出“炒肝刘”的牌匾,京城炒肝店数不胜数可有名的还得属会仙居。大肠多,猪肝少,汤汁稠糊糊似浇面的卤,浅咖啡色浓汤,漂着一些白色生大蒜末,也是又鲜又滑,百吃不厌…。旧时京城前门外的人,讲究早点到肉市小桥喝炒肝,炒肝卖一清早,每天勾一锅,摆在门口卖。京城闲人、文人以喝炒肝儿为时尚,炒肝儿虽不是什么佳馔,可文人却成就了它的美名。
蒋 东
本文内容由小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