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幼儿园学生名字大全新(幼儿园学生名字设计图案大全)

导语:开学在即,幼儿园那些爆款的学生名字可能连古人都看不懂

眼下开学在即,经过两个月的休假之后,幼儿园的老师们又将迎来轩轩、辰辰、馨馨们·····的到来!现在幼儿园阶段的孩童姓名重复现象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统计表明,现阶段孩子的名字很多都包含以下用字:一、子、之、可、宜、雨、欣、淇、豪、杰、轩、怡、姗、涵、桐、嘉、诗、韵、舒、熙、瑜、煜、涵、婕、妤等等。故而大多数幼儿园里,轩轩、辰辰们遍地跑。这种大规模的类似取名行为集中表现出现80后、90后家长渴望给自家孩子一个充满诗意文化色彩的名字,以便让自家孩子与众不同,表现着家长们“趋雅避俗”的文化心态,这也是传统尚雅取名文化在当代复兴反映。但是若不明白传统文化,一味求新求雅的名字,有时候也会适得其反,贻笑大方。比如“若兮”这个名字,听着很好听,但实际上“若兮”在传统文学中大多数是个语气词,相当于“啊、啊”,因此“若兮”作为艺名可以,当若将它作为孩子“立世表名”的东西总感觉好像不那么合适。我们是一个非常注重名称的国度,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取名字当慎之又慎啊,在这种情况下,简单介绍下中国古人的取名文化规则就十分必要了。

很多人身边都有那么几个轩轩、辰辰

我们都知道“文《论语》,武《周易》;男《楚辞》,女《诗经》”这样的一段说辞,仿佛这成了古人取名字的不二圭臬。所以现在很多年轻父母们取名的时候,往往拿着这些书籍翻来翻去,更有有心人将这些书籍中的好词藻罗列开来,供人选择。比如《诗经》中的“淑慎、惠然、采苓、采薇、采菲、文茵······”等等经常被文化取名者引用。在里面选择名字固然很好,但是这些书籍中的好词汇有限,而中国的人口太多了,僧多粥少,难免造成了“惠然”之类好名字的泛滥。

伊本来可是叫“徽音”,《诗经》里的好名字

实际上,古人们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有时候往往并没有多少讲究,往往随口而出。比如宋代的宋祁(998-1061年),其母亲在生他时,夜梦一红衣男子送《文选》一部,所以宋祁在出生时,得到了一个“选哥”的小名。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红杏尚书”即是此位宋祁

现存最早诗文总集《文选》,宋祁曾手抄了3遍,可谓名谶啊

当然取名字时更加包含深意的,当属于清代“高邮王氏父子”了。王念孙 、王引之父子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二人精通训诂、语法、音韵等内容,著作颇丰,闻名海内外。但是二人的取名则更有趣味。王念孙(1744-1832)人如其名,非常看重自己家族的子孙繁衍问题,自己的儿子还没出生,便惦念着自己孙子了。于是1766年,王念孙的长子出生之后,思孙颇切的王念孙赶紧为自己的儿子取名“王引之”,言下之意:我的孙子还是要靠你小家伙导引出来,叫“引之”很适当啊!

高邮王氏父子:高校文学院学生仰望星空

在视多子为福的古代,家中有几个儿子是常见情况,因此古代便诞生了一套严格完整的取名规则程序,以期达到一种“雁行(音杭)”的效果,整齐排列而有次序。具体来说:分三个字(包括多于三个字)的名字情况和两个字的名字情况。

古代取三个字(包括多于三个字)的名字时,家族成员往往按照辈分来进行,比如清代的爱新觉罗家族们,从雍正始,其辈分用字顺序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比如雍正帝名字为爱新觉罗·胤禛,他的兄弟们的名字是胤禔、胤礽、胤祉,胤祺、胤祐、胤禩······都是“胤”字辈。古代辈分用字往往都是一些褒义字,比如浙江《唐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湖北《汪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还比较出名的就是说相声的德云社给取得艺名,德云社的辈分是按照“寿宝德文,云鹤九霄”为序的,所以在德云社的家门里,岳云鹏和周九良的辈分一看便知。

雍正帝:这主要是俺爹受汉人影响啊,旗人祖宗们取名不讲辈分的!

而古代取两个字的时候,家族成员往往按照同一个部首偏旁来取名字,我们先以宋代眉山苏氏家族为例。苏洵(1009-1066年)有两个哥哥,大哥叫做苏澹,二哥叫做苏涣,三人名字都有“水”偏旁。苏洵有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二人的名字都有“车”偏旁。苏轼有三个儿子,长子苏迈,次子苏迨,三子苏过;苏辙也有三个儿子苏迟、苏适、苏远(又名逊),很明显可以看到,苏轼儿子和苏辙儿子的名字中都有个“辶”偏旁。这种取名例子在古代比比皆是,又比如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 (1048―1085年),他的名字叫赵顼。他的兄弟(宋英宗的儿子)分别是吴荣王赵颢、润王赵颜、益端献王赵頵。 四个人的名字中都有“页”字旁。当然比较讲究的家族,取名的时候可能既按照辈分来,又按照同一个部首偏旁来,比如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前面提到的爱新觉罗家族,雍正兄弟们的名字里都含有“礻”字旁。

苏轼:你想有文化吗?跟我学!

总体而言,古代人在取名字的时候,除了考虑名字本身的含义之外,更多考虑的是名字在家族中的排布情况,毕竟在宗法社会中,排列次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那些饱读诗书的古达士人,一肚子传统学问,根本不屑于我们今年的翻书找字行径。我们今天所论述的是古代上层社会的取名行为,而那时普通老百姓为日日为生计奔波,给孩子取名更没有多少讲究了,大郎、二郎、小五、阿六的名字非常普遍。

朱重八:朕就是民间取名文化的典型代表

当然无论名字是高雅还是接地气,是罕见还是寻常,其中寄托的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家中的娃娃可能会多起来,年轻的父母们在取名字的时候,可以稍微回顾一下古代的“雁行”取名规则,因为这是华夏儿女姓名中最独特的文化标签,包含着人间最真挚的情感。

本文内容由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