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宋徽宗的宴山亭解释(宋徽宗宴山亭词朗诵)

导语:宋徽宗这首《宴山亭》哀感顽艳,读来如身临其境

杏花,在人们看来是柔美、娇艳的,但在宋徽宗看来,却是愁苦的。公元1127年,宋徽宗赵佶和他的儿子赵桓被金军俘虏至北方,在途中见杏花开得鲜艳,不禁想起自己的身世,哀伤之情涌上心来,遂有感而发,提笔写下这首《宴山亭·北行见杏花》。王国维曾引用尼采的话评也价这首词: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①冰绡:洁白的丝绸

②匀注:均匀地涂抹

③新样:时髦的衣服

④靓妆:华丽的妆容

⑤蕊珠宫:亦称蕊宫,传说中的仙宫。

解析:第一句,作者写杏花的花瓣像洁白的丝绸晕染上了胭脂;第二句,作者又把杏花比拟成一位穿着华丽字裳、画着浓艳妆容的美人,有多美呢?连天上的仙女见了都羞愧。这两句词对杏花外表的细写显得细腻、精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杏花的生机盎然与娇艳柔美。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解析:第三句转折,写作者感叹眼前盛开的杏花虽美,但却很容易凋谢,特别是到了暮春时节,若来几场风雨,这娇嫩的花儿就要飘落在地了。第四句表露出了作者内心哀愁,他怜惜这院落里花儿,一想到杏花会受到风雨的摧残,就心疼不已。

实际上,作者也是在写自己的命运。宋徽宗赵佶被金军俘虏押往北方,受到金军的摧残,他的命运如同那易凋败的杏花般可怜,不知到什么时候就凋零了。昔日朝上君,而今阶下囚,这种身份的大转变使他心情愁苦不已。孤苦飘零,无人在侧,这种孤独感侵入他多愁善感的内心,遂有了这种种的联想。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①凭寄:依托谁寄​

解析:第五句,作者北上途中遇到了双飞的燕子,他本想依借燕子寄托自己的离愁别绪,但转念一想,这燕子又怎么会理解我言语的意思呢?那么,还有谁能够帮我寄出这一份愁思呢?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而“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无人理解他此刻孤独的思乡之情。

第六句,“天遥地远”、“万水千山”,作者重重跋涉,北上旅途中不知受到了多少磨难。伤心之余,南望家园,可怎么也望不到那故园的方向。绝望、悲痛之情跃然纸上。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①无据:没有依据

②和:连

解析:晏几道有诗云: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这与这首诗所写的意思相同。现实不见,梦中可见,是一种慰藉,但最近,却连梦回故国都实现不了,这最后一丝希望也沉了下去。表现出作者的悲苦、绝望之情。

这首诗上阙写景,以杏花之鲜艳美丽尚且躲不开这凄风惨雨的打击,宋徽宗在感叹杏花飘零时亦在感叹自己身世漂泊。以花喻人,让人更容易联想到宋徽宗的经历。

下阙转而抒情,从对杏花的联想回到自身的描写。此刻的宋徽宗孤苦伶仃,无所依靠,心中愁绪无法言说,体现出他内心万般的苦楚。

不知道他此刻会不会后悔没有好好治理国家呢。

本文内容由小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