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孩子比较消极怎么办(孩子的消极心理)

导语:孩子消极背后的5原因,你了解几个?

看着孩子皱着眉头,你问他在学校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却是:没有什么开心的,也没有什么不开心的;

在学校里虽然不开心,但会克制情绪,装作开心的样子;

回到家明显很感觉,他有些淡淡地悲伤,进入房间后还会偷偷哭,或是晚上睡不着,告诉你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孩子的这些消极话语,或是举动,家长还真受不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出现这些消极情绪的呢?大致有下面5个原因:

1.调整情绪的时间较慢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事件的消化当然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和朋友闹矛盾,可能几分钟,就不再想起,转去做另一件事。

而有的孩子则需要一天,或是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从事件中走出来。好像见到谁,都有种想跟人吵架的感觉,调整负情绪的时间有些慢。

2.个适应能力较弱

幼儿园的门口,经常会看到有些小朋友,扒在家长的身上不下来,或是抱着大腿不放,哭着喊着就是不想进去。嘴里还说着各种理由:我身体不舒服,要休息;我的玩具在家,我要陪它;我喜欢妈妈/爸爸,不要离开我……

再大一点的孩子到一个新环境,比如一年级,初一,高一这种过渡阶段,有些孩子也会有意无意的,传递一些负面的信息。像这个学校不好,老师同学不友善,我一个也不喜欢等等说词。

其实,这些都是他们对环境的不适应,而造成的身体不适,或是负性情绪的一个表现。

新环境和人群与过去有差异,比如一个比较严一个比较宽松,在心里上都会有落差,就会有更多的抱怨与不适应。

3.压力大

孩子很努力的学习,可是还是没有太大的提升。如果你问他发生什么事了?可能他什么也不会说,只会用不高兴来表达,来掩盖遇到的一些困难。

4.天性悲观

人分两种:一种乐观,一种悲观。

如果手上有半杯水,乐观与悲观的人想法会截然不同。乐观的人会觉得,太好了,还好有半杯水。而悲观的人却觉得,我怎么只有半杯呀!没有了可怎么办啊?

有忧患意识的人,经常会看到不足和不好的一面,然后让它无限扩大到,无法承受的范围,让自己无法“呼吸”。

5.遇到心理问题

现在的我们对于压力,焦虑并不陌生,就连孩子们也是相当熟悉。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在是逐年增加。

有些孩子抱怨或是不开心,是他们真的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当问题解决后,你会发现孩子也变了,不再像从前那样活泼开朗,而是情绪比较低落,沮丧……这和各种压力也是有关系的。

而这些不开心,低落的情绪对孩子来说,影响也是挺大,最直接的就是损害身心健康。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正在生气的人吐一口气,然后把气倒入老鼠的饮用水中,水居然变颜色了,变成紫色或是更深的颜色。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实验结果显示有一定致死率。

所以,不开心对人身体是绝对有害的。而不开心和抑郁也是一样,思绪也会比一般人窄,我们看问题,可能会看到几个面或是几个点,而他们只会看到最不好,最消极的那一个点。

经常看到的都是不好的,也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好的,危险的,我是弱小的,优点少的。慢慢就会不愿意表现自己,不与人接触宅在家了。

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像这个消极情绪也是。它对我们身体也有积极的影响。比如,能帮助孩子更好的照顾自己。对于危险的事,他们会比一般人更小心 。

面对消极的孩子,父母可以这样做:

1.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消除问题带来的压力,他的这种情绪自然就会缓解一些。

2.培养孩子调节情绪的能力

不开心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先接纳再调节,利用其它事情来转移消极情绪。

3.是父母的榜样示范

父母回到家,说些积极开心的事。比如今天发生的一些好事,或是对于家人的倾听,表示感谢。

让孩子知道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好事趣事,别人会很开心。经常榜样示范也会让孩子,成为一种习惯。

4.培养韧性

有些孩子比较脆弱,遇到事情情绪就会低落。可能老师的一句批评,就会让他难过很长时间,回去后还会反复琢磨,越起越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感。

问题出来的时候,特别难受,这个时候,我们要做些调整。比如,让身体运动起来,到户外跑步,跳绳,散步等都行,感受身边的变化 ,心情自然也会好起来。

记住这种感觉,当条件不允许,不能到户外时。我们的大脑也可以记起这种,让心情变好的感觉,来缓解此刻的消极情绪。

5.识别情绪

作为家长,我们要会识别情绪,如果只是不开心,产生消极的想法,可以利用上面种方案来缓解。

但如果是生物性的功能,比如出汗心慌,发抖,或天天不高兴,哭,失眠就要特别注意。该求助相关人士的,也不要迟疑。

孩子有消极情绪,总不高兴,问题在于他们的情绪管理和心理状态。抓学习的同时,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自我调节情绪,提升心理素质。

尝试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生活经历等,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积极面对挑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通过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帮助孩子走出阴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温暖和爱心。

本文内容由小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