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唐诗八阵图怎么读(唐诗三百首八阵图读音)

导语:学习《唐诗三百首》之(二十二)《八阵图》杜甫

《八阵图》

题注:“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型。

民间传说:诸葛亮以乱石堆成石阵,按奇门遁甲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 。当年诸葛亮随刘备入川,在鱼腹浦(今重庆奉节县)江边用疑石排出八阵,用于防守兼练兵,称为“八阵图、水八阵”。夷陵之战,蜀军大败,东吴陆逊追击刘备至此,因不识阵法被困阵中。诸葛亮本有交待“日后但有东吴将领困于阵中,不可相救。”可他的岳父黄承彦不忍见陆逊年纪轻轻受困而死,使曹魏有机可乘,就带他走出了八阵图。陆逊折服而退兵。千百年来,八阵图因诸葛亮的智谋通神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杜甫54岁,迁居夔州(今重庆奉节),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石阵),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一个浪漫主义,一个现实主义,风格迥异却同是唐诗殿堂的最高峰。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诗圣”、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存世文集《杜工部集》,存世诗歌有约1500首。

诗文格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平水韵上平七虞)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国、八,入声仄音,正格无出律。)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石、失,入声仄音,三句拗句自救,四句正格,无出律。)

注解及译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盖:超过。三分国:指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型,相传为诸葛亮所创。

译文:三国鼎立的那个年代,诸葛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所创制的八阵图,更是名扬千古。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石不转,指八阵图的石块任凭水流冲刷岿然不动。遗恨,指千年遗留下来的遗憾、不满。

失吞吴,历来都有争议,主要有几说法:1·以不能灭吴为恨;2·以刘备伐吴失利为恨;3·以诸葛亮自己无法劝谏刘备征吴为恨;4·以刘备征吴而不用诸葛亮辅佐出征以致失败为恨。

《隆中对》中诸葛亮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明显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大政方略是“联吴抗曹”,最终目标是“复兴汉室、一统天下。”所以“失吞吴”是指什么不重要,我们明白“失吞吴”的意思是壮志未酬的情感就可以了。

译文:任凭江流冲击,八阵图的石头却依然如故。物是人非,千年遗恨在于未能辅助刘备灭掉吴国进而复兴汉室、一统天下。

赏析与感悟:

1.“怀古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总体来说“怀古”是为了“伤今”,“借古”是为了“喻今”。

“怀古诗”中缅怀诸葛亮的比较多,因为诸葛亮有很典型的精神寓意,一是三顾茅庐典故,可抒写文人渴望明主的心情;二是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可抒发文人忠君爱国的情怀;三是诸葛亮最终未能完成复兴汉室、一统天下的壮志,可抒发文人壮志未酬的情怀。

2.学习一下《八阵图》这首诗,看看杜甫借诸葛亮来抒发哪种情怀?

“功盖三分国”,东汉末年的连绵战火中,缔造三国鼎立的局面,谁的功勋最为卓著?杜甫说是诸葛亮,所以用“功盖”。我个人也比较认同,曹操、孙权都家底厚实,只有刘备是白手起家诸葛亮确实功不可没。

“名成八阵图”,八阵图应该可以代表诸葛亮的武勋了,至少在演义中,诸葛亮一身神鬼莫测的智谋让八阵图都带着玄幻色彩。

“江流石不转”,古典诗词中“石头”大多寓意着:忠贞,坚守。何况这石头还属于历史遗迹(八阵图),历史遗迹代表着兴亡更迭、亘古不变、物是人非。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过去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的过去了,而今只留下那屹然不动的八阵图石块。

“遗恨失吞吴”,以诸葛亮的神鬼之谋,还有遗恨壮志未酬。这是借古迹(八阵图石头)哀叹诸葛亮,进而哀叹自己与之相同的“壮志未酬”的情怀。

3.写这首诗时,杜甫54岁。他经历过盛世,亲眼目睹大唐由盛而衰,他忧时局伤乱、叹国难民苦,更是对污浊黑暗的时政痛心疾首,晚年辞官漂泊,客死他乡。人生的不幸反而文学成就上节节攀升,这段时间是他创作高峰。这样的诗人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

看到这里就能明白,老杜是在表达:对朝廷政治黑暗的失望,对时局崩坏自己的无法力挽狂澜的悲伤,对自己壮志未酬的哀叹!

​​

本文内容由小林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