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孤僻怎么办(孩子性格比较孤僻怎么办)
导语:孩子性格孤僻的“真凶”,竟是家长常做的这5件事
01
一位叫做小猪的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在他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失利,数学成绩只有60分。
当时他害怕得不得了,不敢告诉家长,可因为要开家长会,所以小猪还是硬着头皮跟爸爸说了自己的成绩。
爸爸看到那张只有60分的数学卷子后大发雷霆,然后狠狠地惩罚了小猪,并且对他说:“你考这么差还不够给我丢人的!过年还怎么见亲戚!”
这句话让年幼的小猪一时间慌了,他本以为爸爸会指责自己没有用功读书,顶多会惩罚自己抄卷子,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原来在爸爸看来,考不好就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从那次事情之后,小猪的脑海中时常会浮现出爸爸说的那句话,他开始产生了自我怀疑:我真的是个很差的孩子吗?
然而,爸爸丝毫没有察觉到小猪的情绪变化,他还是会用这种方式“激励”小猪。
后来,小猪的自我怀疑升级成了自我否定,他认为自己就是很差劲,不然为什么爸爸总是说自己给父母丢人呢?
长大后,小猪的性格变得内向,也有些害怕社交,因为他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自己。
小猪之所以会变成这样,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长期被爸爸质疑和否定,他怎么可能会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呢?
不仅是小猪,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在童年时期被家长无意识中伤过的人,他们的性格往往会比较内向、不善言谈,甚至有点消极。
在了解过大部分人的情况后,我总结了5种最容易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患上心理疾病的事情:
第一,家长经常告诉孩子自己付出了很多,希望他能懂点事。
大部分孩子都听到过家长说:“我为了你付出这么多,这么辛苦,你一定要好好听话啊!”
虽然家长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可能完全是无意识的,但这种话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操控。
每当孩子做出让家长不满意的事后,他都会想到家长的这句话,从而导致过度自责。
甚至有很多孩子会被这句话一直捆绑着,不敢做自己,只能一直服从父母的安排。
时间久了,孩子失去了自我,变得没有主见。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保护孩子,可等孩子步入社会后,太听话反而会让他很容易被别人左右。
第二,做任何事不问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而是直接决定。
很多家庭都存在这种情况,不管家长决定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考虑孩子的意愿。
比较常见的就是报班,很多家长总是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给孩子安排各种补习班或兴趣班。我能理解,作为家长,我们会帮助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做一些判断,比如学什么会对孩子有帮助。
可如果我们总是自作主张,孩子便长期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内心也会逐渐失衡。
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强迫他做自己并不感兴趣,甚至有点反感的事情,那么他也不可能做好。
第三,质疑孩子身边的朋友。
孩子的社交是家长最担心的一部分,大多数家长会在孩子交到好朋友后刨根问底,这可以理解,毕竟我们要确保孩子在外面不会受到伤害。
但是有一部分家长的做法,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伤害。
有些家长总是害怕孩子会学坏,所以对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有严格的标准。比如,学习不好的朋友不能交、太有个性的朋友也不能交。
不仅如此,还有些家长会直接质疑孩子的朋友,甚至会阻止孩子和朋友一起玩。
对孩子来说,一个好的朋友可以为他提供良好的情绪价值,如果你极力反对和劝阻,给孩子的感受就是在否定他自己。
第四,总是想要窥探孩子的隐私。
孩子有隐私是很正常的事情,长大后,他有了自己的圈子和烦恼,难免会有难以启齿的秘密。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尊重,而不是想方设法地窥探他,甚至直接逼问。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从小就爱记日记,可他的家长总是偷看,还要问他日记里写的某个人是谁。
也许大部分家长是出于担心,认为孩子无法公开的事情往往都是危险的,但是这种窥探隐私的做法对孩子来说伤害真的很大。
孩子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如果我们总是击溃孩子的自尊,这对他的健康人格的形成没有任何帮助。
第五,不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包括孩子。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烦恼,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正视孩子的负面情绪。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和同学吵架,回到家后委屈地大哭了起来,然而我的父母不仅没有安慰我,反而呵斥我,说:“这么点小事你就哭成这样,真没出息!”
当时我哭得更厉害了,是因为这句话伤害到了我。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孩子和家长相比,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理困难的能力,所以遇到事情无法淡定反而是常态。作为家长,我们尽量要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少一点苛刻。
都说家长不容易当,是的,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人生中的指明灯,我们总是担心自己为孩子做得不够好、不够多。
可是,我想说的是,成长的路上难免会磕磕碰碰,那些挫折和烦恼是孩子的必经之路,这不是我们能够左右和避免的。
有些路只能孩子自己亲自走过,才知道哪里有坑坑洼洼,才知道哪里是悬崖。
所以,我们既要参与孩子的成长,但是也要学会适当地放手,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在教育方面,我们要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不要想当然,不要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
虽然做父母很难,但是做一个能时刻站在跟孩子一同高度的父母更难,多多换位思考,多多理解和尊重。
本文内容由小林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