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孩子不打招呼怎么教育(小孩不打招呼是受父母影响吗)

导语: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没礼貌?家长做好这6点,能让他主动开口叫人

前阵子我要忙工作,就让奶奶帮忙带孩子,那些天奶奶带他到处去,但每天晚上回家,她都会跟我“投诉”孩子,说他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坏毛病,就不爱叫人,平时跟他出去,见到一些熟人,让他叫人死活不肯叫,更别说让他主动打招呼了。

听完后,我就说:没事,等他跟那些阿姨混熟了后就会叫了,不用急。但奶奶还在一直碎碎念,惦记这个事情。隔天奶奶又约了一些朋友出去聚会,说带上孩子一起去,但孩子明显不太高兴,还哭着跟我说:不想跟阿姨们玩。这时,我跟爸爸就纳闷,他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怎么那么抗拒这些阿姨。

后来趁奶奶洗澡,我就问孩子:为什么不想跟阿姨们玩,他才委屈巴巴地说出“真相”。原来他是不喜欢奶奶每次带他出去的时候强迫他叫人。原本我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不过从他反抗的情绪来看,这事确实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恐惧。

后来我们一家人跟孩子达成共识,出去见到阿姨们,可以先不用叫人,等你跟他们混熟了,想叫的时候再去叫也行。听完这番话后,孩子明显放松了下来,也答应隔天跟奶奶一起出去。

孩子的这个情况,让我回想起小时候,每次见到陌生的叔叔、阿姨,父母都会让我叫人,要是不叫,他们立马就会说:“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平时都是怎么教你的?”我想这个情形大家都不会陌生,甚至现在也会用同样的方法教育孩子。

但孩子不叫人,真的就是没礼貌了吗?还是家长担心自己没面子,担心别人说自己教育无方?

我想春节期间这情况应该会更加频繁地发生,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要是遇到孩子不愿意叫人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想要知道怎么做,首先要了解一下,为什么孩子会不喜欢,甚至抗拒叫人?

一、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叫人?

1、跟孩子年龄有关

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在小宝宝的时候,都会主动叫人,或者没那么害怕陌生人,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就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叫人,这是因为孩子在3-4岁左右,就会意识到“亲疏有别”,知道平时跟他一起生活的都是熟悉的家人,对陌生人就会产生一些莫名的害怕、紧张感,不知该怎么跟他们交流和相处。

如果让这个年纪的孩子,看到陌生人还跟之前一样,主动热情打招呼,那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2、孩子不懂跟陌生人相处

孩子已经适应了一套跟亲人相处的模式,如果突然让他见到很多陌生人,他会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怎么相处,甚至可能会对他们有些“敌意”,这个时候想要孩子跟他们打招呼,让他给对方做出示好的表现,孩子会好难为情,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孩子在2-4岁就会进入秩序敏感期,蒙台梭利在研究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根据他自身的情况,不要强迫或勉强他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跟一些他不熟悉的人相处,或做一些他们不想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可以跟孩子商量,讨论,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按照他们的想法来,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建立内在秩序,形成健康良好的性格。

二、怎么培养孩子有“打招呼”的习惯?

1、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每当孩子不叫人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贴上“内向”、“害羞”、“社交恐惧”等标签,其实内不内向不能仅凭孩子有没有打招呼来决定,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过分强调这些标签,会让孩子打从心里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日后遇到什么事情,可能都会把这些原因归咎于性格导致的。

如果孩子就除了不爱打招呼,其余时间都挺活泼开朗,但经常被家长强化这些标签的话,他们就觉得这些标签能给他们做一个挡箭牌,日后要是遇到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躲在这个标签后面,逃避即可。

当家长遇到孩子不爱跟别人打招呼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内向”“害羞”等词换成“谨慎”,孩子不想跟陌生人打招呼,可以跟他说:你是一个谨慎的孩子,跟不熟悉的人不想多交流,没事,等过会跟叔叔阿姨熟络了之后,再决定要不要跟他们打招呼,好吗?

这样的话,孩子的负担和压力就没那么大,等心里防备没那么强的时候,就可能主动叫人了。

2、 做好榜样

其实想要让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一般家长去到一个聚会,里面都有七八姑八大姨,家长自己都没有跟在场的人打招呼,就把这个“任务”丢到孩子头上,他肯定不乐意。

家长可以主动跟在场的人打招呼,也可以稍微介绍一下自己的孩子,他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这样的习惯坚持下来,孩子就知道见面要跟人打招呼是很正常的行为,耳濡目染后也会跟着家长去做。

就算不在正式的场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多跟别人热情打招呼,这样孩子看多了,不用强迫他做,他自己就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了。

另外,家长也可以用玩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跟人打招呼,例如家长说:张叔叔,就让孩子说一句:好,家长再说:李阿姨,孩子也来一句:好。如果是拜年的话,前半句祝福语可以由家长来说,后半句“新年好”就让孩子来说,这样家长和孩子配合一人一句,既能化解孩子分不清谁是谁的尴尬场面,也能达到打招呼和拜年的效果,一举两得。

3、看绘本

2-3岁的孩子很喜欢看绘本,绘本里面的卡通人物、动物都深受孩子的喜爱,家长可以着重找一些培养好习惯的绘本给孩子看。

上面的卡通人物能让孩子有亲切感,它们的行为也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孩子自然愿意跟着去模仿和学习,家长日后想让孩子打招呼时,就可以借用绘本上的人物跟孩子说,这样孩子就更容易接受。

4、提前做心里准备

很多时候孩子见到一大堆陌生人不打招呼,可能是他们害怕了,不知所措,主要原因是家长没有提前告知他们,自己将会遇到这样一个场面。

家长带孩子出门前,或者提前一天就可以跟孩子说,我们将要去参加家庭聚会,到时会出现什么样的人,例如一些伯伯,伯母,表哥表姐等等的亲戚,还可以帮孩子回忆上一次见他们是什么时候,让孩子联想起他们之间的点滴,这样能让孩子有一个心里准备,见面的时候就不至于很慌张。

如果要去见一些孩子从未见过的人,家长可以把他们的头像或者照片拿给孩子看,并对他们的样貌和性格做一些简单的描述,接下来可以跟孩子玩一个小游戏,让孩子见面的时候猜猜他们是谁,看看孩子能否把他们样貌和名字进行匹配。

这样的一个游戏,能让孩子带着玩的心情去参加聚会,见面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回忆他们都是谁,等他说出对方名字的时候,孩子就觉得这只是一个游戏,而并不是被迫的叫人,这样的方式也能让孩子快速接受这些陌生人。

5、不要吝啬赞美

我们的父母或者我们自己都有一个习惯,当别人称赞自己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说“哪里哪里”或者“谁谁谁比我更厉害”之类的话,大家好像习惯了这样的谦虚回应,不敢正面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赞美。

其实发生在孩子身上,他们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做法,他会以为自己的努力和优秀的表现被否定了。

当孩子尝试跟别人打招呼的时候,别人可能都会称赞孩子说:真有礼貌,是个好孩子。但这时家长可能会说:“哪里哪里”或者“他就会打招呼,平时可调皮了”等,这些说法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并不认同自己,他也可能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久而久之,他就觉得这并不是一个优点或者值得被赞扬的地方,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之后便不会再坚持了。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不要让所谓的“谦虚”抹杀了孩子的表现,适当的赞美能增强孩子的自信,鼓励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6、尊重孩子意愿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见人就要打招呼,但我们父母从来没有关心过我们到底想不想叫,现在到我们教育的孩子的时候,也同样如此。其实叫不叫人,打不打招呼,并不能跟有没有礼貌画上等号,懂得尊重别人,才是真正有礼貌的表现。

例如我们在麻烦别人的时候,加多一个“请”字,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大吵大闹,不随地扔垃圾,这些都是有礼貌的表现,孩子的礼貌不单单局限在打招呼一个事情上,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教育孩子。

做父母的肯定都希望自己孩子成为有教养,有礼貌的人,但这些事情不是逼着孩子去做,他们就能成为这样的人。质素和涵养都要让他们发自内心表现出来,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

总结:

春节快到了,到时家长可能会带着孩子走访亲戚(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孩子就有很多机会见到许多熟悉或不熟悉亲戚朋友,希望家长都能提前帮孩子做好预演,尊重孩子的想法,帮助他快速融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也希望家长能培养孩子成为真正有素养,懂礼貌的人。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