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主要组织构成(唾液腺组织结构示意图)
导语:「每周总结」唾液腺的组织结构
唾液腺(salivary gland)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
实质即由腺上皮细胞形成的腺泡与导管;间质即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与叶间或小叶间隔,其中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腺泡
连接于导管末端,由腺上皮细胞、基底膜和肌上皮细胞组成。由单层腺上皮细胞围成腺腔,其外侧为肌上皮细胞,最外层为薄的基底膜包绕。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混合性三种类型。
1、浆液性腺泡光镜下,细胞呈锥体形,基底部较宽,紧附于基底膜上,顶端向着腔内。胞核为圆形,位于基底部1/3处。胞质色深,组织固定好时,顶端胞质内可见大量折光性很强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zymogen granule)。
2、黏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呈管状,由黏液细胞组成。光镜下,黏液细胞呈锥体形。胞质内含丰富的黏原颗粒,在固定及染色过程中,黏原颗粒常被破坏,故胞质透明呈网状结构。
3、混合性腺泡由黏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前者组成腺泡之大部分,紧接闰管;后者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demilune)。
导管
唾液腺的导管分为闰管、分泌管、排泄管三段。
1、闰管(intercalated duct):是导管最细小的终末分支部分,连接腺泡与分泌管。'光镜下,管壁上皮细胞为矮立方形,胞质较少,染色较淡,胞核位于细胞中央。闰管细胞有可能发挥干细胞作用,或分化为分泌细胞,或分化为肌上皮细胞。
2、分泌管:与闰管相延续。管径较粗,管壁由单层柱状上皮所组成。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胞质丰富,呈强嗜酸性。在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所以分泌管又称纹管。上皮细胞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并转运水,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
3、排泄管:起于小叶内,与分泌管相延续。出小叶后穿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中,称小叶间导管。管壁细胞变为复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此上皮除含有类似分泌管(纹管)之柱状上皮外,还含有许多小的基底样细胞,即所谓储备细胞,亦可发挥干细胞作用。
最后,各小叶间导管汇集成更大的总排泄管,开口于口腔,其上皮逐渐变为复层扁平上皮,并与口腔黏膜上皮融合。
肌上皮细胞、细胞间质
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和小导管的腺上皮与基底膜之间。光镜下;细胞体小,形扁平,发出4~8个分支状突起,该突起呈放射状包绕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故又称篮细胞(basket cell)。
胞核大而扁,几乎占据整个细胞。肌上皮细胞内有肌动蛋白,肌上皮细胞有收缩功能,协助腺泡或导管排出分泌物。可能为上皮来源。研究证实肌上皮细胞内含肌动蛋白(aetin)和肌球蛋白(myosin)。
纤维结缔组织包绕腺体形成被膜,伸人腺体内,将腺体分隔成许多腺叶和腺小叶。血管、神经和导管均伴随被膜、叶间或小叶间结缔组织出入腺体。结缔组织中还含有浆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来自淋_巴细胞的浆细胞能分泌多种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A,它同抗蛋白溶解蛋白(antiproteolytic protein)结合后分泌至口腔,有抗细菌、病毒和其他致病因子的作用。
本文内容由小舻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