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你的人际关系(和母亲的关系会影响人的一生)
导语:心理学:你和母亲的关系,注定了你会被谁吸引,又会喜欢上谁
大部分孩子的性格除了后天改造,多数是母系给的,包括情绪、情感等个人感情部分。当立足于社会,会和他人建立怎样的感情,以及经历事情后内心感受如何,都与母子关系息息相关。
当然父亲对于孩子的给予多数是社会能力,当步入社会后如何与他人合作、竞争,或者表达自己的勇气等都和父子关系有关。
一个人的情感大部分受原生家庭影响,当然你会被谁吸引,又会喜欢上谁也和家人脱不了干系。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一个人的感情是怎样受母亲影响。
01
“爱”的产生,源于内心深处的安全感
人们总说另一个人不爱自己,其实大部分想表达的是自己不被理解和接纳,在这种关系中最早的启蒙则是母婴关系。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人最初经历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安全空间,当然会对提供者产生依赖和信任,而这种情感本身需要被接纳与理解。当自己还是孩童时期,所作所为希望被目前看到,如果视而不见,自己内心则会产生巨大恐惧感。
有的人故意制造麻烦,其实是一种目光吸引,本意并不是“搞破坏”,而是希望对方能看到自己,并了解自己的行为和用意。
婴儿时期,被母亲或抚养的人接纳与理解时,内心会获取满足。所以当自己被看到时,会与母亲和抚养人建立一种联系,这也自我内心的安全感。
这种感觉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反而会内化到心中,在成长过程中不会过于追求,所以不会极力渴望被理解与接纳。
但是当婴儿时期的自己没有被照顾,内心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安全感缺失,在长大后则会在未来关系中去找寻,如果有人能带给他安全感,他便会被深深吸引。
02
依恋型的“爱”,不利于人成长
依恋和依赖类似,但又不是完全不同。大部分人小时候由母亲照顾,形影不离让彼此产生依赖,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分开时,便会让对方相互依恋。
当上学时,刚步入校园的孩子会依恋家人和家庭,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为人父母在与孩子分开后则会想念,这都是依恋的表现。
当然,依恋是人最初的感情基础,分为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前者的孩子离开妈妈后,相信一定会再见,所以不会过于担心。
后者则有两种表现,一是焦虑反抗型依恋,对于母亲得到离开再回来感到漠不关心;二是焦虑回避型依恋,这样的孩子对于母亲的离开会担忧,当再见面后又会逃避或害羞。
03
依恋型的“爱”影响个人情感关系
人在输送个人情感时,大部分都希望对方能理解自己,甚至无条件附和,这种内心的满足感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当然如果不用开口表达就能得到对方的认可,那可以称得上是“心有灵犀”。
这种期望其实就是小时候对母亲的感情,如果小时候没有得到母亲的照料,那么长大后极其渴望别人的理解和接纳,亏欠得越多,就会越想拥有,以此满足自己的内心。
安全依恋型的人与人交往时,会更容易建立平等、亲密的关系,这种良性发展有利于情感相处。而不安全依恋的人则在交往中不容易信任对方。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人在面对别人热情招待时,依然表现冷漠,其实这就是不安全依恋下的回避型依恋,这样的人肉眼可见的高冷,不容易与他人建立感情。
我认为爱不仅是一种理解与接纳,更多的是内心的安全感,爱的基础是母亲的给予,所以母子关系决定个人的情感关系。
当然,会和怎样的人在一起,又会喜欢上谁,在成年之后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你知道了吗?
本文内容由小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