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吕夷简(富弼出使辽国简介)
导语:富弼出使辽的原因是什么?宰相吕夷简为何会和富弼产生矛盾?
内部官争庆历二年(1042)正月,边疆传来消息称辽使节即将到达,面对如此险情,“朝廷为之旰食,历选可使敌者,群臣皆惮行”。正当宋廷上下为使臣问题殚精竭虑之际,宰相吕夷简向仁宗推荐了时任右正言、知制诰的富弼。
出使辽的任务同时具有凶险性和关键性双重意义,凶险性在于敌意难测,此行极有可能生死难料;关键性在于使臣代表宋廷就战和问题与辽进行博弈,一旦议和失败引发战争,则会使北宋陷于战争囹圄。然而如此艰巨且重要的任务,偌大的宋廷朝野上下,文武百官,为何选中了富弼出使?
关于此事,相关史书的记载均只是一笔带过,并未交代原因,而宋人徐自明在《宋宰辅编年录》中则道出了实情—“宰相吕夷简不悦弼,弼时为右正言知制诰,夷简举弼使契丹”。富弼与吕夷简之间的矛盾早在明道二年(1033)就初见端倪,时郭皇后因争宠不慎将仁宗颈部挠伤,吕夷简因先前罢相之事对郭皇后怀恨在心,极力怂恿仁宗废后。范仲淹与御史中丞孔道辅等人纷纷反对废后,吕夷简从中作梗,借天子之威贬谪范仲淹、孔道辅等谏官。
富弼得知后向仁宗上疏道:今陛下因为一件事犯下两个过错,一是废无罪之后,二是贬谪忠臣。“今仲淹闻过遂谏,上副宣谕之意,而反及于祸,是陛下诱而陷之,不知自今后何以使臣!虽日加宣谕,谏臣以仲淹为戒,必不信矣。谏臣不谏,大非朝廷之福”。富弼此番言论将矛头对准了吕夷简,痛斥他公报私仇、压制言论,使“谏官不谏”,为祸天下。由此二人结下过节。
又据《宋史》记载,康定元年(1040),西夏有两个首领来宋投降,富弼建议厚赏来降附者,这个事情属于中书门下管,但是宰相作为中书门下的长官开始却不知道此事。富弼感叹道:“这么大的事,宰相居然不知情!”而此时当朝宰相正是吕夷简,两人的矛盾逐渐加深。庆历二年(1042),富弼为纠察在京刑狱,在京师负责刑事案件。吏员中有伪造度牒的,开封府却不敢治罪,为了严明法律,富弼把这件事告诉了执政,请求将官吏治罪,“吕夷简不悦”。
由此可见,富弼与吕夷简二人之间虽无明面上的冲突,但私底下仍有小摩擦。而关于吕夷简的为人,宋人毁誉不一,赞扬者称其“有绝人之才”;不满者指其“二十年间坏了天下”。王珪曾评价吕夷简“聪明亮达,规模宏远”;郭后则称他“多机巧、善应变耳”。吕夷简在用人方面任人为私,排除异己,对反对他的人多加刁难,欧阳修曾批评他:“盖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此外,他还妒忌贤能,吕中言:“夷简之罪,莫大于因私憾而预瑶华之议,因北事而忌富弼之能!”
吕夷简十分善于运用权术,“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可见,他之所以将使辽这一危险差事推给富弼,一是因为他与富弼有隙,如若富弼未能完成这一外交任务,就算能躲过辽的刁难,回北宋后也难免被仁宗迁怒;二是因为吕夷简深知富弼才识过人,有谈判成功的可能性,如若富弼成功使辽,他作为举荐者亦可被冠以“慧眼识珠、选用能臣”的美名。无论富弼此行成败与否,吕夷简皆可坐收渔翁之利。
面对吕夷简的刻意刁难,富弼没有推脱,当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毅然踏上凶险莫测的路途。从富弼被推荐为使臣一事我们不难看出,富弼舍身为国、面对艰险毫不退缩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北宋中期朝廷官员之间的宦海风波。
割地之争庆历二年(1042)二月,富弼从京师出发,到雄州(今河北雄县)接伴萧英等辽使。萧英等入境后,向富弼坦白了其此行谈判的真实目的:“可从,从之;不然,以一事塞之足矣”,直言要求北宋割地。面对辽的无理要求,仁宗亦表明态度:割地不可,但可联姻,或增岁币。
七月,富弼及其副使张茂实以洽谈增岁币或联姻之事再次出使辽。富弼等至没打河,刘六符再次提出割地的要求,富弼以“若欲割地,此必志在败盟,假此为名,南朝决不从,有橫戈相待耳”为由强硬拒绝。到契丹面见辽兴宗时,辽兴宗借口言北宋违约在先,北宋在边境做的一系列军事准备对契丹造成了威胁,理亏在宋,并提出索要关南旧地的要求。面对辽兴宗的蓄意刁难,富弼十分从容:“忘章圣皇帝之大德乎?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
先是告诫辽兴宗勿忘澶渊之役惨败的教训,瓦解辽兴宗的心理防线,接着又以和好利于国主、战争利于臣下的道理去说服兴宗,见辽兴宗的态度有所动摇,富弼又以晋高祖背叛君主、上下离心而被灭国的例子对其进行说服,并再次劝说兴宗“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富弼说话有理有据,辽兴宗虽不断点头加以肯定,但仍执着于夺回关南地:“然所欲得者,祖宗故地耳”。面对辽兴宗执迷不悟,富弼反驳道:“晋以卢龙赂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皆异代事。若各求地,岂之利哉?”此话一出,辽兴宗自知理亏,只得闭口不言。
从辽兴宗处出来后,刘六符又向富弼提出索要关南十县的要求:“吾主耻受金帛,坚欲十县”,富弼亦以仁宗为人子孙,不敢妄自将祖宗故地让人的理由坚决拒绝。直到次日,辽兴宗在打猎时仍坚持要求割地,言“得地则欢好可久”,面对契丹主的反复诘难,富弼再以“既然辽以得地为荣,则宋必定以失地为耻”为由回绝,态度十分强硬,双方僵持不下。
本文内容由小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