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雪中送炭》的典故来源是什么(《雪中送炭》的典故来源于哪里)

导语:《雪中送炭》的典故来源

《雪中送炭》的典故来源是什么(《雪中送炭》的典故来源于哪里)

宋史·太宗纪》记载,淳化四年二月,“雨雪大寒”,太宗在深宫之中,身着皮衣仍觉阵阵寒意。便想:这样天寒地冻的日子,那些贫苦人家,不知在风雪中如何过活。于是,“遣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让他们有米做饭,有炭取暖。这事儿立刻轰动京城,并被载入史册。据说,这就是“雪中送炭”的由来。

大雪封门之际,给穷苦人家周济不多的钱,送一些米粮炭火,算不得什么大事,却被史家关注,隆重记载,这事给我几点感慨:其一,天冷,自己冷,然后想到别人冷,这种“推己及人”的恻隐,本就难得,而一国之君,能如此体恤孤苦,更难能可贵。其二,千钱、米炭,价值不高,但在“雪中”,在冰冷的世界,最困难的时刻,最能让人感到温暖,宝贵。其三,雪中送炭这种善事,难度系数不高,对国君而言,更不过举手之劳,但一部二十四史,居然仅此一例。原因或许在于,“以其善小而不为”。套用孟子的话说,这并非“挟泰山以超北海”,而是“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并非做不到,而是不愿做。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更愿做的,似乎是:锦上添花。

某种意义上讲,人需求的物质,不外雪中的“炭”和锦上的“花”。在下雪天给人送炭送暖,是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在锦面上绣花,是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雪中所送炭米,是即维持生存的基本所需,能让人不至挨饿受冻。锦上所添之花,则能让人生活更加舒适圆满,能让人感觉更加体面。表面看,虽然都有给人以帮助之义,算得上有益无害。但细想,二者还有着本质的区别、高下的分野。

雪中送炭,是在你穷途末路之时,最需要、最渴望帮助的时候,别人所给予的援手,能让你跳出火坑,助你走出困境。而锦上添花,是在你春风得意之际,别人所给予的恭维、鲜花和掌声,能让你威风的时候更威风,风光的时候更风光。打比方说,雪中送炭,是你即将渴死沙漠时,别人给你的那壶救命甘泉,而锦上添花,则是在你风光得意时,别人请你吃的那顿山珍海味。但是,此时大概再好的山珍海味都无法和沙漠中的一滴水相比,或者说,雪中送炭,是在你逆水行舟时,所获得的一臂之助,而锦上添花,则是在你一帆风顺时,感到有人在顺水推舟。

喜欢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或许还有付出与回报的利益估算。被锦上添花者,恍如“绩优股”,其现状一目了然,只要顺风顺势,投入后的回报,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人都趋之若鹜。而需雪中送炭者,正如“垃圾股”,其升值前景难以判断,投入后不但成本难以收回,甚至有可

本文内容由小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