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贾母对林黛玉好还是对史湘云好(贾母为何冷落史湘云)

导语:贾母临死前才明白的道理,林黛玉、史湘云年岁轻轻就明白了

红楼梦》写到七十六回,写及贾母过完八十大寿之后过的第一个八月十五的“团圆节”,这个节贾府中“荣国府”的人都聚齐全了,没有出差在外的。

贾政离京外派“挂职”三四年也回来了,可以说这个“团圆节”对贾母来说是齐齐整整的骨肉相聚,家人团圆。

但是在赏月活动举行之前,贾母却长叹一声“可见天下事总难十全”。

《红楼梦》作者写《红楼梦》,最大的用意之一是告诉广大读者诸如“天下事总难全”、“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美中不足”、“得陇望蜀”等人间的大道理和人性的贪婪的。贾母在过完八十大寿之后过的第一个“团圆节”才发出这样的一声长叹,理解的太晚了。依孔子的标准则是“六十而知天命、七十则该随心所欲不逾矩”了,贾母都八十多岁了,还去贪求“天下事要十全”,这不是白活了吗!

在这个贾府上下都在“团团圆圆”、“听笛赏月”的时刻,史湘云和林黛玉两人偷偷地离席了。她俩离席皆因触景生情生悲伤。

林黛玉父母兄弟死光了,史湘云也是孤家寡人一个,只得住在叔叔家。天下团圆时节,作为爱哭的林黛玉,此时此刻怎能不落下“快要流干”的眼泪。史湘云尽管也是落单心生悲楚,但她生性是心大心宽的,为劝林黛玉,将话头引到“月下赋诗”上,提议她们两人联诗造句。

黛玉深知湘云之意,为不负她的豪兴,也是转悲为喜,意念回转到诗意上来。

书中写道: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 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

湘云笑道:“怎得这会子坐上船吃酒倒好。这要是我家里这样,我就立刻坐船了。”

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

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

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

湘云听说,恐怕黛玉又伤感起来,忙道:“休说这些闲话,咱们且联诗。”

《红楼梦》作者安排黛玉、湘云作这段“智者”的对话,用意是告诉读者:

(1)天下事总难十全,纵然十全了,则也没有快乐了。没有快乐,则人不知活着意义何在了!

(2)人性是最贪得无厌的,总是“得陇望蜀”,自我折磨,这“磨”的是人心。

(3)幸福一词都是送给相对方的,穷人认为富人“衣食无忧”是幸福的;富人认为穷人“生活简单、不勾心斗角”是简单幸福的。自认幸福的人是少之又少。

(4)其实,弄不明白人世间的“否极泰来”、“乐极生悲”、“无中生有”、“美中不足”、“月有阴晴圆缺”等等的大道理,上至皇帝老子,下至贫民百姓,中至达官显贵,想“称心如愿”,想“脱离悲苦”是根本不可能的。

贾母八十多岁才明白的人生大道理,林黛玉、史湘云早早就明白了。

所以,人,生不在长短,死不在老幼,关键是心在哪里是“安”处!

本文内容由小楠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