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文人风骨节气的诗句)

导语: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气节

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文人风骨节气的诗句)

我们一谈到风骨就要谈文人的气节,就想起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话。他谈到做学问的态度要有独立的思想。这种秉性,这种风骨,也有种种不同的表现。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继承了汉朝很独特的宇宙观。这个宇宙观就是喜欢讲气,什么东西都要讲气。气是什么呢?汉朝人的理解很简单,气就是自然世界里面冲斥着的最基本的物质。它不只是物质性的自然世界的,它还影响到人。而这个气还从自然界到了人的身体之后,还会进一步的影响了人的内在的精神世界。连这个精神世界都是跟气相通的。所以以前常常讲天人交感,天人合一,就是因为有气在中间承接。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出现了延伸。这个延伸就是开始在谈文化文学艺术的时候。都开始讲气了,梁朝的文心雕龙里面有一章是专门谈风骨,他整个谈法就是从气开始讲一个作者,他的气怎么样外显在文章上面不同的作者的禀气不同,会有怎么样的文笔上的不同。而所谓的风骨,从一个原来也许不带价值判断的中性描述开始,变成了一种对人的特殊要求。而这种特殊的要求跟特殊的德性,与当时特定的人文思想共享 联通。 比如说宋朝好像从北宋到南宋都老给人欺负,受到外族羞辱。其实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王朝,其中一个理由是他的科技很发达,经济很繁盛,人民的平均的生活水平相当好。看一看后世流传千古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场景,就知道当时的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到了明朝之后都可能还赶不上的。很多人就谈到一个有名的宋朝王国的一场大海战,那就是崖山海战,就是陆秀夫背着宋帝投海殉国。这个崖山海战为什么有名呢?是因为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做崖山之后无华夏。当时。南宋沿海一带的地方有十万居民,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一起跳海自杀。这在中国历史上大概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到了明朝灭亡,清朝灭亡都不再有这种场面。今天很多人就说当年的汉人多有气节,多么忠心报国。请注意,这个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忠心报国那样的细节。我们要回想一下当年那些自杀的人是为了什么而死。我们平常都会觉得这是为了要忠于朝廷,忠于天子和皇权。天子都已经殉国了,我还苟活?国家都亡了。那个时候的人对于什么叫国家的理解,对于文明秩序的理解,跟后来的中国有点不一样。那就是对他们而言,蒙古。是一套完全不同的世界。蒙古人。蒙古甚至跟金跟西夏都不一样,就算都是游牧民族,都不是汉人。但是金其实已经相当汉化,都已经定居下来,形成一个农耕社会的形态。在蒙古那个时候都还保留着是氏族游牧民族的社会结构。他背后的整个社会秩序、家族结构、经济结构,它的文明形态跟宋朝的时候人们所知道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都完全不同。 而支撑着整个宋朝的那套秩序,是一种古典的中国秩序。在那样的秩序底下,每一个人生下来该如何生存?人与人是什么社会关系,你的生存之道。伦理道德与教化德行。无论你去当官,或者去念书,或者去旅行。你遇到不认识的人,你该如何与人交往,是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范要求的。你很清楚这一套。宋的灭亡代表的是对当年的人而言,是整套这种秩序的不复存在。而所谓的殉国,殉的,不是因为皇帝一个人死了,我们跟着死,而是这整套秩序你觉得都崩解掉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那就是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崩塌。对当年的很多人而言,尤其是读书人,他觉得的是已知世界已经完全消亡了。所以在这个情况底下,殉国你比较容易理解。他殉的是一整套的秩序,一整套的价值观,他觉得作为人赖以生存的那个普世价值都不能够再存续了。而这个时候的所谓的那种细节也好,风骨也好,它仍然引导人们的意识做某种价值选择的立场。也许我们的价值观都是从小不知不觉润物无声般的成长起来,习得的。可是。总是到了某个时候,你就会发生一些困惑,你会遇到一些问题,你会怀疑自己原来所相信的那一套到底对不对?而当你有这种怀疑,你仔细思量过之后,你再做出一些智性的选择判断这个抉择他是你理性思维与意志的体现。因此在这个时候,这个价值观就是你自我意志的选择了。

本文内容由小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