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痹的病因有哪些它是如何致病的能预防吗(寒痹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导语:寒痹的病因有哪些?它是如何致病的?能预防吗?
自从给大家分享“寒痹是咋回事”之后,有人又问我:寒痹的病因有哪些?它是如何致病的?能预防吗?今天,我记为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其实,寒痹的病因有内、外两大因素。外因多为严冬涉水、步履冰雪、久居寒湿之地等,导致寒邪或兼风湿等邪侵入机体;内因则为脏腑阴阳失调,正气不足,或寒邪内生。其发病机制是感受寒邪,或内生寒邪,痹阻于肢体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痹。
一、寒邪侵袭
寒邪或兼风湿之邪,侵袭机体,痹阻经络,气血不通而致痹。如《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痹论》又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清·费伯雄《医醇賸义·痹》也说:“寒为阴中之阴,乘于肌肉筋骨之间,营卫闭塞,筋骨拘挛,不通则痛,故为痛痹。”
二、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阳虚,阴寒内生,或感受外邪,多从阴化寒,或正气虚弱,寒邪乘虚内侵而致痹。《素问·痹论》说:“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圣济总录·痹气》也云:“夫阳虚生外寒,阴盛生内寒,人身阴阳偏胜,则自生寒热,不必外伤于邪气也。痹气内寒者,以气痹而血不能运,阳虚而阴自胜也,血凝泣而脉不通,故其证身寒如从水中出也。”
三、营卫不和
寒痹的发病与营卫之气密切相关,当人体营卫不和时,则腠理疏松,藩篱不固,卫外防御功能失常,寒邪或兼风、湿等邪可乘虚侵袭,痹阻经络,凝滞气血而致痹。《症因脉治·痹证论》曰:“寒痹之因,营气不足,卫外之阳不固,皮毛空疏,腠理不充,或冲寒冒雨,露卧当风,则寒邪袭之而寒痹作矣。”
四、气血亏虚
素体脾虚,或调摄不当,而致气血不足,寒邪乘虚侵袭,留滞肌肤经络关节,闭阻血脉而致痹。《圣济总录·历节风》所说:“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景岳全书·风痹论证》也说:“惟血气不充,故风寒得以入之:惟阴邪留滞,故经脉为之不利,此痛痹之大端也。”
五、寒凝瘀寒
寒邪凝滞,易伤阳气,寒邪侵袭,气血凝滞而致瘀;或病久阳虚,阴寒内生,津液不化,聚湿成痰;或寒邪留滞日久,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痰瘀内生;痰瘀互结,滞留经脉,气血不畅,肌肉筋脉失养,且又易外感寒邪:痰瘀和寒邪痹阻,经脉“不通”“不荣”而致痹。如清·李用粹《证治汇补·体外门·痛风》说痛痹“因气血亏损,湿痰浊血,流滞经络,注而为病”。《张氏医通·痿痹门·痛风》则认为“虽不遇贼风邪气”,留邪也会致寒痹。
寒痹日久,多致肾、肝、脾等脏功能失调。特别是肾,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而主骨,为一身阳气之多本,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张氏医通·痿痹门·痹》说:“痛痹者,痛有定处,乃湿气伤肾,肾不生肝,肝风挟湿,流走四肢,肩髀疼痛,拘急浮肿。”总之,寒痹的主要病机为外感或内生寒邪,导致经络痹阻,气血不通。本病有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之证。其虚多为阳虚,其邪以寒邪为主,兼见风、湿、瘀、痰等。病位在肢体关节,与肾、肝、脾等关系密切。
既然我们知道了寒痹的病因病机,预防上就应该:一方面增强体质,“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提高自己抵抗力,固护自身阳气;另一方学会避邪,正如《内经》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勿涉冷水,避免风寒湿环境,勿食冷饮等等。
本文内容由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