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六君子图》(元代画家倪瓒的六君子图是什么画)
导语:画中历史:有洁癖的倪瓒才能画出《六君子图》
倪瓒,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甚大。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绘画成就颇高,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代表作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清閟阁集》等。
倪瓒像
有着严重精神洁癖和生活洁癖的倪瓒作为“元四家”之一,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也留下了许多笔简意远、幽深旷逸的绝妙文人画作品。其中《六君子图》是其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堪称文人画的典范。
今天,我们要讲的历史就藏在这幅《六君子图》中。
《六君子图》 倪瓒 现藏于上海博物院
根据《六君子图》中倪瓒的题跋,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这件作品的创作时间以及缘由。
倪瓒自题云:“卢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1345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出此纸,苦征余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黄公望)老师见之必大笑也。倪瓒。”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六君子图》创作于至正五年,倪瓒四十五岁时。当时他历经家中巨变,变卖家中田产后开始了真正野逸超脱的隐士生活。这个时期,他的绘画创作也历经变法,作品多用以枯而见润的简练笔墨,惜墨如金,寥寥数笔,写就了诸如《六君子图》寂寥、超逸的文人意境。
关于《六君子图》名称的由来,在文人界也是一段佳话。
黄公望像
倪瓒在《六君子图》题跋中自谦的称“大痴(黄公望)老师见之必大笑也。”自认为如此疲惫境况下创作的作品,定不被“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所认可。
如此自侃,可见其与大痴(黄公望)交情甚笃。对于倪瓒的自谦,亦师亦友的黄公望在画上题跋以示回应“远望云山隔秋水,近有古木拥披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居然相对六君子”,是以,《六君子图》成了这件作品的名字,并流传千古。难怪后朝的董其昌称此画是倪瓒与大痴的“俱所创建”,可见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是多么的重要。
董其昌跋《六君子图》
黄公望认为《六君子图》创作题材与三段式的简洁布局,非常具有文人气息,是文人画的典范。
《六君子图》绘坡陀上松、柏、樟、楠、槐、榆六株树木,劲挺列植。湖面宽广无波,江上峰峦遥接远空,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气象萧索清旷。
画中以树喻君子,表达了倪瓒对君子“正直特立”高风的崇尚,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这正是宋元以来文人绘画借物寓志的一大特色。
倪瓒也曾在《答张藻仲书》中进一步明确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这无异向世人宣告了文人绘画的宗旨:一方面,将诗情画意融入画中,使绘画不再是现实的简单再现,而是寄托了人们主观的情感世界;而另一方面,又将绘画定性为仅供个人娱乐的笔墨游戏。
齐白石像
文人画从董源、巨然发展而来,在元代渐成体系并发展成熟,出现了赵孟頫、黄公望、倪瓒、董其昌等诸多代表。他们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文人画创作风格对明清乃至近代绘画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近代画家齐白石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文人画大师。
本文内容由小碧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