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唐代诗人马戴简介(诗人马戴是哪个朝代的)

导语:晚唐诗人马戴的代表作,为何真切感人?妙在感情反向铺垫

(全文共3200字,读完大约需要10分钟,如果您暂时没有时间,建议先收藏哦)

晚唐诗人马戴,可能您不太熟悉。

不过后人对他的评价非常高。

清朝文人叶矫然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洁。”

把马戴和王维相提并论,足见他的诗歌成就。

他以五言律诗见长,代表作《灞上秋居》真切感人,深受历来读者的喜爱。

这首诗好在哪里?

我认为,诗人的反向铺垫思路很巧妙。

我们来读一读。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写作背景:灞上,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诗人进身无门,困居于此,有感于秋节变换,身世落寞,作此诗慰藉愁情。

我们来仔细读。

大雁南飞

1、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灞(bà)原:即灞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名的人多寄居此处。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灞原上风雨初定,傍晚看见大雁频频向南飞去。

这两句看似很简单,但含义很深。

大雁往哪里飞?

这很简单,诗题告诉我们是秋天,大雁自然往南飞。

但是很奇怪,大雁为什么会“行频”?

“频”字很有意思,这说明大雁一群接一群,好像都很着急,要趁着傍晚赶紧飞走。

您仔细读一读,看是不是这样。

那么,大雁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地往南飞呢?

诗人已经告诉我们了,就是“风雨定”三个字。

意思是,今天傍晚刚好风停雨歇了。

这反过来说明,今天傍晚之前,一直秋风杂秋雨,可见很寒冷。

大雁着急往南飞的原因就很清楚了:这里的风雨实在太冷了,现在趁着天晴赶紧飞走。

这就是前两句隐藏的含义。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风雨寒冷、大雁南飞呢?

这是为引出诗人的感情做铺垫。

是如何做铺垫的?

我们先读完颔联,再回头看首联。

落叶

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落叶纷纷落在异乡树下,夜晚寒灯里只有我独自一个人。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写尽了游子的凄苦和孤独。

我们来仔细分析。

(1)先看“落叶他乡树”。

他乡树,点明了诗人正在他乡。

诗人既然是在他乡,他看到的落叶自然是落在他乡树下。

这不就是废话吗?

不是,这句话含义很深。

诗人巧妙化用了“落叶归根”这个成语。

这个成语我们都很熟悉,“落叶”一般比喻客居他乡且已经年老的人,意思是客居他乡的人年老之后要回到自己的家乡。

而诗人现在就是客居他乡的游子。

显然,这句诗中的“落叶”就是比喻诗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诗人这个“落叶”却落在了他乡的树下。

但这里就很奇怪了:诗人现在还在长安谋求官职,这就说明他并不老。

他为什么要把自己比喻成“落叶”呢?

很明显,诗人认为自己已经老了。

也就是说,诗人的身体虽然没老,但是他的心已经老了。

为什么他的心会变老?

这里隐藏了一个关键信息,如果您不仔细品味,很难读出来。

树叶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

您可能会说,因为这是秋天,树叶枯黄,自然就落下了。

但是这首诗不同,诗人已经给出了暗示:树叶之所以掉落,是因为“风雨”。

您回头再读一读,风雨不停,所以大雁不能南飞;风雨初定,大雁频飞,落叶满地。

是不是这个景象?

这说明了什么?

这就说明:如果没有风雨,树叶未必会掉落。

您再看,“落叶”是比喻诗人,如果没有“风雨”,诗人也未必会觉得心老。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风雨的寒冷”,才让诗人的心感到憔悴。

很显然,这里的“风雨”不是指自然天气,而是另有所指。

落叶归根

我们再回头看首联。

因为这里的风雨太冷了,所以大雁着急往南飞。

诗人也感受到了“风雨的寒冷”,但是他却不能回家。

您看,这明显是反衬的手法,用大雁南飞的急切来反衬自己无法回家的痛苦。

灞原的“风雨”非常寒冷,大雁承受不了已经急着南飞了,而诗人心里也已经憔悴,但是他却不能回家,还要在这里继续承受“风雨”的寒冷。

可见诗人心中多么痛苦。

这就是“落叶他乡树”表达出的感情。

好像读懂了,对吧?

但这一句留下了两个问题:

其一,“风雨”到底指什么?

其二,诗人为什么不回家?

既然这么痛苦,诗人为什么还要待在灞原呢?

我们接着往后读。

(2)再看 “寒灯独夜人 ”。

这一句非常巧妙,它包含了两个形容词,“寒”和“独”。

先看“寒”字。

灯不可能寒,显然这是拟人的手法,其实是诗人感觉到心寒。

诗人为什么会感觉到心寒?

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因为“风雨”让他心里憔悴。

很明显,这里的“寒”是承接前面三句的。

再看“独”字。

这很简单,就是孤独的意思。

可见,诗人在灞原不仅感觉寒冷,还感到孤独。

您看,这五个字不仅包含了前面的“寒冷”,还引出了后面的“孤独”。

“寒灯独夜人”这一句看似写得很普通,但实际上起到了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

是不是非常巧妙?

诗人的炼字和炼句功底,可见一斑。

那么诗人是如何写孤独的呢?

我们接着读颈联。

3、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野僧,山野僧人。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寂静的空园里只能听见滴滴露水声,孤独的房屋隔壁住着一位山野僧人。

这两句也写得非常巧妙。

(1)先看“空园白露滴”。

空园,这已经说明园内很寂静。

但诗人偏偏还补充了“白露滴”三个字。

只能听见露水的声音,这反衬出周围的环境多么寂静。

这是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

诗人为什么要写环境寂静?

为了烘托出他的孤独。

周围一片寂静,有生命的物体都已经入眠,还有什么陪伴诗人?

只有滴滴的露水声。

您看,诗人是不是非常孤独?

诗人运用了先反衬再烘托的手法,突出了内心的孤独。

这只是夜晚的孤独。

诗人的孤独只是发生在夜晚么?

(2)再看“孤壁野僧邻”。

本来就很孤独的房屋,隔壁居然住了一位野僧。

很多人会想,诗人也不孤独啊,还有邻居啊。

关键就在“野僧”这两个词。

野僧,他的特点是不贪恋红尘,不与外人来往,隔绝在人世之外。

您想想,诗人现在与野僧作了邻居,是不是也意味着他已经隔绝在人世之外?

也就是说,诗人住的地方已经与外人隔绝了。

您看,诗人看似有邻居,却是一位野僧,这更加烘托出他的孤独。

这也是烘托的手法。

这一句描写出了诗人白天的孤独。

您看,颈联先后通过反衬和烘托的手法,描写出了诗人日夜都很孤独。

诗人本来因为“风雨”感到寒冷,现在还要日夜承受孤独,这就增加了诗人在灞原的痛苦之情。

这很奇怪:诗人既寒冷又孤独,他为什么还要待在这里呢?

我们来读尾联。

郊外小屋

4、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寄卧,寄居。

郊扉,郊居。

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现在寄居在郊外已经很久了,哪一年才能报效国家啊?

您看,这尾联就写得非常明白。

“久”,扩大诗人寒冷和孤独的时间。

也就是说,诗人不仅承受寒冷和孤独,而且还承受了很久。

诗人在灞原的痛苦之情又加深了一层。

诗人构思的巧妙就在这里:前面七句都在写痛苦,而且还不断地加深,为什么他不离开呢?

尾句“何年致此身”告诉我们,因为他渴望建功立业。

您看,诗人住在灞原,既寒冷又孤独,但是他仍然要选择留在这里,就是为了能建功立业。

可见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

而他现在并没有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可见“风雨”就是指他求官过程中遇到的挫折。

正是因为遇到挫折,一直无法实现愿望,所以他才会“心寒”。

但是他并没有打算放弃,即使再痛苦,他仍然渴望建功立业。

这就是诗人的感情。

但是诗人的构思很巧妙,全诗只有尾句写出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但我们能感受到这份感情很深。

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诗人做了感情的反向铺垫:

(1)前三句,用大雁着急南飞,反衬出诗人承受寒冷却无法回家的痛苦之情;

(2)颈联两句,用反衬和烘托的手法,表达出诗人日夜孤独,加深了诗人的痛苦之情;

(3)第七句,再把这份痛苦之情的时间扩大,再次加深了诗人的痛苦之情。

(4)尾句,虽然留在这里很痛苦,但诗人仍然留着这里渴望建功立业。

简单点说就是这样:留在这里很寒冷,留在这里也很孤独,但是我还仍然选择留在这里。

您看,越是寒冷,越是孤独,就越能表达出诗人留在这里的坚定之心,越能表达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

这种构思方法,需要在前面重笔突出相反的感情,而在结尾只需要轻轻一笔点出想要表达的感情, 整首诗的感情就会非常浓厚。

这就是反向铺垫的妙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你解读一首古诗。

本文内容由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