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唐僧为什么去取经的原因(唐僧取经前的主要经历概括)

导语:唐僧为什么去取经

唐僧取经,是一条不归路。如果唐僧不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及其白龙马的辅助,如果不是菩萨的暗中保护,如果不是如来佛祖的苦心经营,那么唐僧取经绝对是很难完成。西天取经路遥遥无期,岂是凡夫俗子能够达到的?那么唐僧为何要一直意志坚定的去取经,关键是唐僧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此人是谁,那就是唐太宗。

且看原文:太宗遂与崔判官并二童子举步前进。忽见一座城,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那青衣将幢幡摇动,引太宗径入城中,顺街而走。只见那街旁边有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就来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

这太宗皇帝夜游地府,一直耿耿于怀,再加上大臣魏征亲斩老龙,因此心里放心不下。事实上太宗皇帝本是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虽然屡立战功,但是按照当时的形势,应该是藩王,不当立为太子。太子李建成眼见李世民功劳太大,才有和三弟李元吉合谋,欲加害李世民。但后来还是被李世民果断的发动玄武门政变给杀害。李世民清洗了李建成旧部,逼迫父亲禅让自己。又霸占了自己的弟媳嫂子,然后龙袍加身,虽然如此,心里肯定不安。所以一直忧心忡忡,希望能有人替自己解脱罪责。恰好此时,观音显圣,晓以利害。那菩萨带了木叉,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救苦原身,托了净瓶杨柳。左边是木叉惠岸,执着棍,抖擞精神。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喜的个唐太宗,忘了江山;爱的那文武官,失却朝礼。盖众多人,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太宗即传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萨真象。旨意一声,选出个图神写圣远见高明的吴道子,此人即后图功臣于凌烟阁者。当时展开妙笔,图写真形。那菩萨祥云渐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颂曰:斋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问:“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唐僧)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自此唐僧开始为唐太宗走上了取经的道路。

唐太宗为何选的是唐僧:

其一,根正苗红。父亲是新科状元陈光蕊,官拜文渊殿大学士。母亲则是开国元勋殷开山丞相的女儿,将门虎女,靠得住。

其二,唐僧自幼在寺庙里长大,小时候受了那么大的委屈,亲眼见到刚刚见到的母亲又死了。万年俱灰的他,对佛学很有渊源,也是有大学问大慧根的人。书上说他:“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不过唐太宗还是不放心唐僧,就打起了小九九,说:“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就去那寺里佛前,与唐僧拜了四拜,口称 “御弟圣僧”。唐僧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然后临行时,太宗又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这几句话,自然让唐僧不敢有一点别的想法,要知道唐僧的父亲还在皇帝手里,基本上和人质差不多。

可见唐僧取经,为何如此意志坚定,也和唐太宗有关,他也怕唐太宗会黑自己。这一个连兄弟都不要,敢逼自己父亲退位的“贤明君主”,唐僧为何不怕。

本文内容由小森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