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养蚕小要点有哪些(养蚕过程中的收获和产生的问题)

导语:养蚕采取小蚕共育的方式可节省劳动力,7个因素关系着养蚕收益

原来在农村养蚕时,基本上是各管各的,根据自家劳动力情况,合理安排蚕种数量,如果家里劳动力不多的,基本上养个3—4张蚕种;如果家里虽然劳动力不多,但当地有合适的劳动力,并且价格适中的话,也是可以适当多养些的,特别是蚕茧价格相对较高的,养的多意味着收益也高。就像我们村里,原来有两户人家养殖规模相对较大,每养一季蚕收入接近20万,当然雇人也比较多,每次需要20—30人,除去各项成本,净利润也有10万多元。

养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而且还是对劳动力比较依赖的,而如今农村劳动力相对紧缺,再加上愿意养蚕的以中老年人居多,想要把蚕养好就有一定难度。现如今很多地方也在推行养蚕标准化操作,为了节省劳动力,提高养蚕收益,采取小蚕共育的方式。也就是说1—3龄时,当地以村组为单位,将小蚕集中起来,交给养蚕技术水平高的养殖户来养,等蚕到了大龄后再分发给各家。当然小蚕共育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当地养殖户愿意推行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的操作方式实际上比较简单,就是先把农户的蚕种先集中起来,养到3龄以后再分发下去,跟养殖户核对好蚕种数量,养殖户再继续喂养,直到上蔟吐丝。当地想要实行小蚕共育,那就得让各养殖户主观上愿意这么做,得信任别人可以把蚕养好,如果很多养殖户对这样的方式比较排斥,那么小蚕共育的模式在当地就行不通。这需要前期做一些调研,走访养殖户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大部分愿意这么做,那么小蚕共育的模式就有可操作性。

二、当地有合适的人员可以把蚕养好

如果各农户愿意实行小蚕共育,那么就得找到合适的人来干这活,说实话在农村做小蚕共育压力也比较大,把蚕养好了对其他有交代,一旦前期出现了状况,没有达到养殖户的预期,那么各种矛盾点就容易爆发出来。所以什么样的人可以把蚕养好,取得其他养殖户的信任,这是需要考察了解的,一般情况下,专业人士加上有成功经验的更容易获得农户的信任。

三、有小蚕共育专用的蚕房、蚕具等

小蚕共育对蚕房、蚕具等是有较高要求的,养小蚕的蚕房需要和大蚕分开,更严格的说不允许在里面养大蚕。如果说蚕房离菜地、稻田等比较近的,是不太适合用来养蚕的,因为很容易出现农药中毒、诱发蚕病等异常情况。还有蚕具也需要专用,不可与养大蚕的混合使用,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一旦出现蚕病较多的,必要时要丢弃蚕具。

四、有小蚕共育专用的桑园

想要把小蚕养好,除了正常的做好卫生消毒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要有合适的桑叶,让蚕吃饱、吃好,这样才会长的快,同时抵抗力强。通常情况下,实行小蚕共育前,会先选好小蚕共育的专用桑园,桑园的管理更加精细化,提高病虫害防治措施。有了专用的桑园,后期养殖过程中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有利于小蚕共育的顺利实施。

小蚕共育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于新手,或者家庭劳动力相对紧缺的养殖户来说,更是福音,前期可以减少很多风险,借助别人的力量让蚕宝宝长的更好。随着小蚕共育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地方也在探索这样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小蚕共育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只有掌握了相应的技术要领,才能让养殖户从中受益,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全程做好卫生消毒措施

无论何时,只要选择了养蚕,那么就得重视蚕房、蚕具等消毒工作,通常情况下,可使用漂白粉、次氯酸钠等溶液,有时还需要用烟熏的方式,封闭24小时,以提高消毒效果。小蚕共育时正好是蚕幼龄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抵抗力相对偏弱,卫生消毒一旦没有落实到位,在大龄期相关症状容易表现出来,进出蚕房需要洗手消毒,更换专用衣服、鞋帽等,所有用具需专用,不可随意混用。

2、采摘及喂食桑叶需要按要求操作

蚕在1—3龄时,喂食的桑叶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在1龄时,得喂食幼嫩的新鲜桑叶,2—3龄时,也是需要用相对幼嫩的桑叶,如果直接用老叶,那么不利于蚕的正常生长。这就需要在采摘桑叶时格外注意,桑叶上不能有泥沙、虫卵、残缺等,一次采摘数量上不宜过多,确保桑叶新鲜度,同时采摘回来的桑叶,不宜直接堆放,以防叶片发热,保持储存桑叶的地方低温凉爽,每次桑叶用完后要对周边区域进行清扫和消毒,

3、定量收蚁,确保蚕分发时数量准确

小蚕共育的方式,跟传统的养蚕模式有所不同,原来养的蚕都是自家的,而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多家的,而且各家提供的蚕种数量也可能出现不同,比如这家是3张蚕种,另一家是5张蚕种。如何在小蚕共育结束后确保各家分到的数量准确?这是在进行小蚕共育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一般采取定量收蚁的方法,早上5—6点开始感光,7—8点时开始收蚁,需要在10点前完成,不同张数的蚕种需要做好标记。

4、控制好蚕房温湿度,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蚕在1—3时期,对蚕房的温湿度有较高要求,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节,如果是春蚕或者晚秋蚕遇到气温偏低时,需要加温处理,同时还应做好补湿。在养夏蚕和中秋蚕时,蚕房的温度不宜超过30℃,气温明显偏高时,需要做好降温,同时还能采取喷水或者悬挂湿布等方式来补湿。

5、适时做好除沙工作,同时要注意眠中保护

按照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养殖模式,养蚕需要做好除沙工作,一般蚕在1龄时除沙一次,2龄起眠和快要入3眠时各除沙一次,进入3龄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增加一次除沙。在除沙时,要把迟眠蚕、弱小蚕等异常情况分开,必要时要及时淘汰,确保同一批蚕长势一致。除沙环节处理好了,有利于减少蚕病出现的概率,对提高蚕茧品质和产量有较大帮助,同时还应重视眠中保护,防鼠、防虫等是必要的,眠期温湿度控制也很重要。

6、多留意观察,做好蚕病防治

实行小蚕共育时,对养殖户来说除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得有丰富的养蚕经验,在养蚕时要多留意观察,蚕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养殖户需要及时处理。很多养殖户在4—5龄时出现僵蚕、脓蚕等,导致蚕茧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严重时易出现绝收,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因为前期蚕病防治上没有处理好,潜伏的病毒在大龄期得以体现,这就需要在小蚕共育阶段认真落实好各项蚕病防治工作。

7、注意做好小蚕分发

一般情况下,小蚕共育到了3龄后,就得做好分发给各农户的准备,有的是在3龄眠起首次喂桑叶后开始分发,有的是在喂食2—3次桑叶后分发下去。在分发前,需要提前2—3天通知各农户做好准备,一般分发时间需要在早上6点前,如果是夏季高温天气时,需要在早上5点点完成,分发给各农户时,需要告知农户蚕种批次、配送时间、眠起喂食时间等,同时需要对配送车辆、用具等做好卫生消毒。

总之,具备条件的地区实行小蚕共育,对部分农户来说是好事,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当地整体养蚕行业的发展,相当于形成一个联合体,各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了。对于管理小蚕共育的养殖户来说,会感觉到不小的压力,毕竟很多农户盼望着蚕宝宝能够健康成长,所以在日常管理上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尽量减少蚕病出现的概率,实现增产增收共赢的局面。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