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牛蒡产于徐州哪里(徐州牛蒡根销售)

导语:江苏徐州牛蒡周年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江苏徐州牛蒡周年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江苏徐州牛蒡常年种植面积在 3 000 hm2(4.5 万亩)左右,当地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茬口和选择适宜品种,牛蒡每 667 m2产量 2 500 kg 左右,效益 1 万~2 万元,且产品深受国外市场欢迎。

牛蒡为菊科牛蒡属二年生草本植物,菜用部分为肉质根,种子可入药,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能力较强。植株生长适宜温度为 20~25 ℃,夏季在 40 ℃的高温下仍能正常生长;入冬后 2 ℃时,地上部叶片枯死,若主根长度超过 20 cm 则能在 -15 ℃的严寒下安全越冬,春季再萌发新芽。牛蒡喜阳光,生长期间要求较高的光照强度,且耐旱不耐涝,因此种植牛蒡的田块宜排水良好,要求地下水位低于 1.5 m 以下,田间积水 2 d(天)以上会造成肉质根腐烂。江苏徐州作为牛蒡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 3 000 hm2(4.5 万亩)左右,每 667 m2产量 2 500 kg 左右,效益 1 万~2 万元,现将主要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与主要品种

徐州牛蒡周年生产的主要茬口包括露地春夏播、露地秋播、大棚秋播、双膜冬播。

露地春夏播一般在 3 月上旬至 6 月下旬播种,10 月上旬至 11 月中旬上市;露地秋播一般在 9 月中旬至 10 月下旬播种,翌年 6 月下旬至 7 月下旬上市;大棚秋播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播种,一般在翌年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上市;冬播利用牛蒡种子耐低温的特性,一般在 12 月上中旬干籽播种,采用双膜覆盖栽培,在翌年 8 月上旬至 9 月上旬上市,可填补夏季无新鲜牛蒡上市的空白。

主要品种:柳川理想、东北理想、新林 - 徐州1 号、渡边早生、泷野川、大浦、博根等。其中新林 - 徐州 1 号品质符合国际市场需求,是目前牛蒡生产的最佳品种;柳川理想是越冬牛蒡生产的主栽品种,但露地秋播时间不宜过早,以免先期抽薹;东北理想适宜加工出口,在日本市场很受欢迎。

2 整地施肥

土壤环境对牛蒡肉质根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一般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p H值在 6.5~7.5 之间,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更利于肉质根生长,粘土、盐碱地不适宜种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施肥耕翻、整地做垄。一般每 667 m2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 4 000~5 000 kg、三元复合肥(N-P-K 为 15-15-15,下同)60~80 kg,施后耕翻土壤 50 cm 以上。

3 开沟扶垄

按行距 80 cm 放线,用牛蒡打沟机打沟,第 1次打沟深 40~50 cm,打沟后会自然形成宽 30~40 cm、高 10 cm 左右的垄,使沟内土壤疏松细碎并保持上下土层不乱。沟内浇水使垄自然下沉,保持沟内土壤水分充足;3 d(天)后在原来打沟的地方撒 1 层毒土,毒土以晾干的下层土和 45% 辛硫磷可湿性粉剂按 100∶(0.42~0.44)的质量比配制而成;在原来打好的沟上再用牛蒡打沟机加深至 1.1 m 左右,并自然形成宽 30~40 cm、高 25 cm 左右的垄,用铁锨沿垄的两侧拍实,以防下雨时塌沟影响肉质根生长。

4 播种定苗

露地春夏播、露地秋播及大棚秋播 3 个茬口,播种前先将牛蒡种子在阳光下晒 1~2 d(天),再用 55 ℃温水浸泡 10 min(分),水温降至 25~30 ℃后浸泡 24 h(小时),中间换 1 次水,捞出后用干净湿纱布包好,放在 25 ℃的环境下催芽。每天用 25 ℃温水淘洗 1~2 次,当 80% 的种子露白时进行播种。播前在垄中间开 2~3 cm 深的播种沟,如墒情不足可顺沟带水播种,水下渗后将种子均匀条播在沟内,播后覆土 2 cm 厚,稍镇压。出苗后7~10 d(天)间苗,15 d(天)左右定苗,株距 8 cm,每 667 m2留苗 1 万株左右。

冬播牛蒡播种前一天可用 10% 吡虫啉乳油 10 m L 兑 1 000 mL 冷水(5~10 ℃),加麸皮 500 g,与牛蒡种子(350 g)混合搅拌均匀,以防蝼蛄和地老虎为害,静置 45 min(分)后沥去水分,在太阳下晒 3~4 h(小时)。将处理过的种子按 4~5 cm的株距沿垄点播,每穴 1 粒,播种深度 2 cm,覆土后轻轻拍实。出苗前每 667 m2可用 33% 二甲戊灵乳油 100~150 mL 兑水 12~18 kg,均匀喷施垄两侧的表土,以防除马唐、稗草、尾草、金尾草、马齿苋、藜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5 田间管理

5.1 大棚秋播 牛蒡秋播大棚一般高 2.5 m,长 30 m,跨度 6 m。10 月底至 11 月初,当外界最低气温降到 5 ℃左右时,在垄上覆盖厚度为 0.015 mm的地膜保温,以防叶片受霜害;当外界气温降到 -2 ℃时,用厚度为 0.08 mm 的薄膜扣棚,并用压膜线固定防风。扣棚后,棚内适宜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 ℃,夜间 10~15 ℃。当棚内温度超过 25 ℃时通风降温,棚内最低气温低于 5 ℃时在棚内加盖二膜保温。翌年春季,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加大通风量。4 月底,当外界气温稳定在 15 ℃左右后可昼夜通风。5 月中旬外界气温超过 20 ℃时揭掉大棚四周的薄膜,只保留顶膜,以防大雨造成塌沟。

11 月中旬定苗后,结合清理杂草,并根据土壤墒情浇 1 次跑马水(保持 10 cm 土壤湿润);翌年 3 月中旬植株叶片达 5~6 片后进入返青期,在行间每 667 m2施三元复合肥 15 kg,并浇 1 次跑马水;4 月中旬植株叶片达 12~13 片后进入肉质根膨大期,要保证土壤湿润,结合中耕除草,每 667 m2追施纯 N 15 kg、P2O5 5 kg、K2O 5 kg,以促肉质根膨大。后期结合防病治虫,叶面喷施 1~2 次0.5% 磷酸二氢钾溶液。

5.2 双膜冬播 该茬口需覆盖双层地膜。第 1 层选择无色地膜,地膜宽 90 cm,覆盖牛蒡栽培垄;第 2 层选用黑白相间地膜,地膜宽 100 cm,中间20 cm 宽为白色透明膜,两边为黑色不透明薄膜(防止杂草生长),白色部分和第 1 层地膜重叠盖在栽培垄上。为防止牛蒡幼苗长出后叶片紧贴薄膜,可在垄上用竹弓撑起高 4~5 cm 的空隙,也可用营养钵或土块放在垄中间撑起地膜,每隔 0.5 m 放置 1个。随着气温上升,翌年 3 月中下旬牛蒡可出齐苗并长出 3 片叶,选择晴天的上午,揭开地膜两头通风,中间间隔 20 m 破膜通风,4 月上旬将垄上的白色透明地膜划破,使牛蒡幼苗长出地膜外(图 1)。牛蒡苗期生长缓慢,应及时中耕除草,直到植株 封行。

图 1 破膜放苗

笔者通过试验发现,牛蒡种子在相对湿度35%~40%、温度 -4~23 ℃的情况下储藏 4~30 d(天),发芽率在 98% 左右,说明低温对牛蒡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在相对湿度 85%~90%、温度 -4~23 ℃的变温条件下储藏 10~36 d(天),高湿变温情况下牛蒡种子不再保持休眠状态,温度适宜就会发芽,且温度越高发芽越快;温度变化对牛蒡种子的储藏时间和发芽速度有一定影响,储藏36 d(天)内没有发现烂种现象。

5.3 露地春夏播 当最低气温达到 0 ℃以上、10 cm 地温稳定在 5 ℃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如墒情不图 1 破膜放苗好,可开沟浇水造墒。放线开沟播种,沟深 3~5 cm,单粒点播,播后覆土厚 1.5 cm,轻轻拍实。

为保墒增温,播后可用宽 1 m 的地膜平铺在垄上,两侧用土压实,出苗后用营养钵或土块放在垄中间将地膜撑起,每隔 0.5 m 放置 1 个。当苗高 10 cm时去除地膜,用育好的营养钵备用苗及时带土补缺。然后中耕松土除草,如有地老虎、蝼蛄为害,可用毒饵诱杀。5 月植株叶片达 9~10 片进入生长旺盛阶段后进行第 1 次追肥,一般在垄上开沟穴施,每 667 m2施三元复合肥 20 kg。6 月植株叶片达 12~13 片后进入肉质根膨大期,此时需肥较多,在垄的两侧每 667 m2施三元复合肥 20 kg,如遇干旱可浇 1 次跑马水。

5.4 露地秋播 播种后用遮阳网全天覆盖降温保湿。出苗后,于傍晚及时去除遮阳网。发现蚜虫等为害要及时防治。牛蒡幼苗期生长缓慢,要求土壤湿润,遇干旱适当喷水,10 月底至 11 月初用碎草、土杂肥围根防冻,并用地膜覆盖(覆盖方法同春夏栽培),以利于来年春季壮苗早发,减轻冻害。翌年 4 月气温逐渐升高,采取通风不揭膜的方法,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5 月再揭除地膜。早春牛蒡长出 3~4 片新叶时松土追肥,一般在垄上开沟穴施,每 667 m2施三元复合肥 15 kg;谷雨后在垄的两侧每 667 m2再追施 20 kg 三元复合肥;6 月植株进入生长后期,可叶面喷施 2~3 次 0.5%~1.0%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 10 d(天)喷 1 次。

6 病虫害防治

牛蒡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白粉病、根结线虫;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上害虫主要有红蜘蛛、蚜虫、甜菜夜蛾等。

6.1 病害防治 黑斑病:多雨时期易发生,主要危害叶片。田间发现病叶及时摘除烧毁;发病初期可用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 敌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47% 春雷 · 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施,交替使用,每隔 10~15 d(天)防治 1 次,根据病情防治 1~3 次。

白粉病: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可喷施 40% 多 · 硫悬浮剂 600 倍液,或 30% 氟菌唑(特富灵)可湿性粉剂 4 000 倍液,或 40% 氟硅唑(福星)乳油 8 000 倍液,或 43%菌力克悬浮剂 8 000 倍液,交替使用,每隔 10~15 d(天)防治 1 次,视病情防治 2~3 次。

根结线虫:每 667 m2可用 10% 克线磷,或3% 氯唑磷(米乐尔),或 5% 丙线磷等颗粒剂 3~5 kg,均匀撒施后耕翻入土;也可每 667 m2用上述药剂 2~4 kg 在定植行两边开沟或呈“品”字形(每行间隔一株开穴)穴施。

6.2 虫害防治 牛蒡地下害虫防治方法:① 撒施毒土。每 667 m2可用 50% 辛硫磷乳油 0.1 kg,拌细沙或细土 25~30 kg 施入土中。② 根部灌药。苗期害虫猖獗时,可用 2% 天达阿维菌素乳油 3 000倍液,或 90% 敌百虫晶体 800 倍液,或 50% 辛硫磷乳油 2 000 倍液灌根,每隔 8~10 d(天)灌 1 次,连续灌 2~3 次。③ 诱杀成虫。于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也可用 40% 乐果乳油或 90% 敌百虫晶体 1 kg 兑适量水,拌入 100 kg 炒香的麦麸或豆饼等饵料,每 667 m2用 1.0~1.5 kg 进行地面撒施。

红蜘蛛:可用 9.5% 喹螨醚(螨即死)乳油2 000~3 000 倍 液, 或 15% 哒 螨 灵( 扫 螨 净 )乳油 1 500 倍液,或 5% 氟虫脲(卡死克)乳油1 000~2 000 倍液喷施,每隔 5~7 d(天)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重点喷洒植株上部的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等部位。

蚜虫:可用 50% 马拉松乳剂 1 000 倍液,或50% 杀螟硫磷(杀螟松)乳剂 1 000 倍液,或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或 2.5% 溴氰菊酯水乳剂 3 000 倍液喷洒。

甜菜夜蛾:可用 50%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 000倍液,或 50% 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或 80% 敌敌畏乳油 1 000 倍液喷雾。虫类易产生抗药性,应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并注意交替用药。

7 采收

当叶片由绿变黄时进行人工采收或机械收获。人工采收:先将地上部茎叶割除,在垄的一侧挖沟,深 30 cm 左右,使牛蒡肉质根的上部露出,然后握住根茎用力向上拔出。机械采收:牛蒡叶片收割后利用机械震动的原理将牛蒡肉质根拔出,然后通过输送带使牛蒡均匀落到地面上,再用叉车装到车上运回,清洗整理、分级冷藏。

本文内容由小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