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怎么灭亡的(元朝的汉人有多惨)
导语:元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忽必烈的辉煌元朝的出现几乎是历史必然的结果,这和宋朝的兴衰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一股力量要想替代另外一股力量,必须达成两个条件,其一是自身要足够强大,其二是另外一股力量要进入衰败期,宋朝和元朝就是如此。
北宋灭亡之后,南宋实际上仍有对抗北方的能力,但是南宋内部意见不一,主战派和议和派相互掣肘,国家力量无法统一,这也导致了少数民族政权的趁虚而入。
在消灭了南宋流亡政权之后,元朝终于走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中华大地新的王者。
从一方面来说,元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时期,由于蒙古大军的存在,在整个亚洲元朝都没有对手,可是盲目地扩张,让元朝后世的皇帝们忽视了“坐江山”的问题。
实际上,作为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给蒙古统治者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继承者们要是能循着忽必烈的步伐按部就班的走,元朝也不至于仅有百年的历史。
元朝灭亡的人祸有两点,其一是不重视汉化工作,其二是忽视了阶级的局限性,但很奇怪的是,这两点在忽必烈这里都不存在。
忽必烈上台之后,作为汉文化的拥趸,他大力推行汉人文化,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同时任用了一大批汉人官员,让国家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期。
我们熟知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多就是在忽必烈时期来到中国的,对于这位皇帝,马可波罗的评价甚高。当时的元朝在忽必烈的统治下欣欣向荣,他任用的三位财政大臣在建国初期稳住了全国的财政。
要知道忽必烈一直对外用兵,财政工作是重中之重。可是这三位负责财政的宰相都不是蒙古人,桑哥是吐蕃人,卢世荣是汉人,阿合马是回族人。
从这也可以看出忽必烈并不任人唯亲,而是从个人能力出发,因此在元朝初年,一大批能人加入了元朝的统治阶级,让国家走上了正轨。
为了恢复国家经济,忽必烈大力发展农业,并命专人负责修建水利设施,这两项举措让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盼头。农民种出粮食之后,国家统一收购,等到天灾来临的时候,再由国家统一放粮,这直接遏制了粮价上涨,让物价趋于稳定。
农业的发展会直接推动商业的发展,忽必烈以大都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各种贸易围绕位于内陆的大都进行,这在世界历史上都十分少见。
无可回避的死结虽然忽必烈将国家带上了正轨,可是对于继承人来说,需要做的工作是继续忽必烈的优良政策,并且改正忽必烈的不足。
就像是康熙在顺治之后推行土改,雍正又在康熙之后推行摊丁入亩,乾隆皇帝又在雍正之后扶持人们垦荒,一代代的皇帝都在肯定前人的功绩,并不断完善,才能让国家越来越好。
元朝则完全反了过来,第二位皇帝元成宗继位之后,虽然大力整顿军政,让国家环境趋于稳定,却让更大的隐患冒了出来。
打仗本就让国内财政压力山大,随后元成宗的经济政策又导致了通货膨胀,导致忽必烈推行的纸币大量贬值,再加上后继无人,元朝皇室陷入了争权夺势的政治斗争。
另外国内屡发饥荒,黄河泛滥,老百姓的生活实在是难以为继,人们对元朝的怨气越来越大。至此以后,元朝的统治除了所谓的人祸和天灾之外,还出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死结——阶级和民族的矛盾。
无力回天
元朝历代皇帝中,虽然偶有几个皇帝重视汉人文化,要求元朝皇室学习汉字,阅读汉人的经典书籍,可是大多数人并不在意,这让国家内部的矛盾与日俱增。
到了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这里,局势才稍有一丝起色,元顺帝是个身体力行的皇帝,他看出了元朝的弊病,想要扭转乾坤。
登基之后,顺帝第一件事就是反腐,他推行廉政,同时绕过元朝内部的提拔机制,而是从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并恢复了科举制度,让汉人有了上升通道。
随后,元顺帝在脱脱的帮助下,从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度想要把元朝全面汉化,可是为时已晚。
第一是因为元朝皇室内部的大多数人根本对汉文化不感冒,甚至耻于学习汉文化,因此整个统治阶级很难从根本上改变。
第二是因为老百姓已经对蒙古人完全丧失了信心,作为三等公民,庞大的汉人族群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自带的反抗基因开始觉醒,国内农民群体不断起义,给元朝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就这样,偌大的元朝被农民起义军掀翻了,当朱元璋振臂一挥,徐达攻陷元大都的那一刻,一个新的王朝即将取而代之。
本文内容由小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