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天府葆光意思(天府子弟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庄子解义 齐物论(十一)天府与葆光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天府葆光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天府葆光意思(天府子弟什么意思)

【原文】

夫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二)?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三)!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四)!

【解义】

(一)天下没有比秋天的动物毫毛微末更大的事物,而泰山也可以被视为微小;没有比夭殇的少儿更长寿者,而彭祖之寿也可视为夭折者。

一切事物就本体而言是平等的,没有大小之别;生命也没有寿命之分,都是永恒的。但是若论现象,相对而言,则有大小,有寿夭;在广阔的时空中,泰山是极渺小的,彭祖的寿命其实也是属于很短的。

(二)天地与我,实际上是一并产生的,并且万物与我其实是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既然已经是一个整体,这样的合一之相又将如何而可有言说呢?然而既然又已经说是合一的整体,又如何能说是没有言说呢?

这是就本体而论的。就本体而言,天地万物与我,是同共一个本体的,天地万物与我是不可区分的。这种本体性,如何言说呢?假如说无可言说,却又已经说其为一了!

(三)合一的本体与指称本体的语言,便已经是分别的二类了,而这分别的二类复又与将此二类再统一为一的一构成了三类。然后从此再继续又分类又统一,即便巧于历算的人也是无人能算得清楚的,更何况平凡人呢!

巧历,巧于计算者。

(四)所以说,从无到有,概念分类就已经达到了三种,更何况继续从有再细分为各种有,(那就算不清了)!所以没必要继续往下盘算,就到此为止吧!

适,前往。

从无到有,无与有是两个概念,同时又已经产生了无与有之同一,所以概念已经成三,有了三大类。

【原文】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五)。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七)。

【解义】

(五)大道本来,是从未有过封界的;而指称认知对象的语言也未曾有其恒常不变的对象,只是因为言语指称的需要才有了分畛界畔。

大道本身,作为本体,是贯通为一的。

(六)在这里,容我言说分畛的生成:有左必有右,有伦理必有正义,有分类便有辩论,有竞逐便有争斗,这就是社会八种基本功用的形成。

(七)在东西南北上下六合之外的事,圣人存其有但是不讨论;六合之内的自然,圣人只讨论而不议是非;春秋传载历代先王意志所行,圣人议其是非而不为其辩论。

【原文】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一)。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二)”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三)。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周,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四)!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五)。

【解义】

(一)所以说,真正的分类,其中又有不可分割;真正的辩论,其中又有不可辩驳。

(二)有人问:“为何呢?”

“圣人默怀真理,众人却辩论不休以为可以相互展示自己掌握了真理。所以说:那些辩论不休的,必是因有不见真理。”

(三)大道是不可指称的,大辩是不落于言说的,大仁是不显仁爱的,大廉是不必逊让的,大勇是不靠逆险的。

称,称名,指称。

嗛,满足,与“谦”近义。

忮,逆,违逆。

(四)道若显见者不可践行,言若善辩常不论及实际,仁义流于常俗的则必不周普,廉洁之相过清者往往不可信,总是勇于逆险者事多不成。这五者若貌似周圆的时候,其实几乎恰恰反而是向着方形去的。

昭,明显。

不道,此处应解释为“不成道”,即不可践行之意。

仁常而不周,通行本多作“仁常而不成”,然而有古本作“仁常而不周”,这里取古本。原因是联系上下文,“周”、“成”二字均可,此处含义相近,然而“周”字更为确切。另外,接下来有“勇忮而不成”,因此,此处不宜再用“成”字。

(五)所以,凡是知道在其所不当知之处停止的,就是至极之人。有谁能明白没有言语的大辩,不可言及的大道吗?如果有人能明白如此,那么其可谓发现了上天的府库与宝藏。这是无论如何流注进去都无法灌满,无论如何倾倒出来也不会竭尽的,也是无法知晓这一切到底是从何而来的,这才是真正可以永葆光明的。

不道,此处应理解为不可言说。

天府,上天或天然之府库。

【总结】

此章所言之“天府”,与佛教所谈“如来藏”含义十分相近。两者要义都是指人心本来光明,本具无价府库与宝藏。然而,若欲自我发现与开发,则颇为不易,因为须得有能力摒弃各种主观流俗之见的遮蔽。

而这种遮蔽何在?根本就在于对大道本体的各种人为的主观分割!这就使得人们往往主观所知越炽盛,遮蔽就越严重。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庄子解义 齐物论(十一)天府与葆光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