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来不是什么点点是离人泪(细看不是花絮是点点泪滴)
导语: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道尽离愁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的这首《水龙吟》,借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抒写了离愁。
古代诗词中称柳树为“杨柳”,所以“杨花”不是杨树的花,而是指柳树的花,即柳絮。
每年四五月份,春末夏初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会看到满城飘飞的“柳絮”,飞如白雪,轻盈美丽,有时也会让人过敏。
古人对“柳絮”情有独钟,在很多诗词歌赋中都能看到“杨花”的身影。
在古人眼中,“杨花”是多情的,是送走春天的使者,是大自然美丽的馈赠,还是游子身份的象征,是一朵属于游子的“花”。
古代交通不方便,远行走水路居多,而水边多植柳树,所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而且柳者,留也,也能表达送别者的依依惜别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杨花也有离别、离愁的意味。
可是到了现在,“杨花”却背上了骂名,“水性杨花”成为女子情感不专一、品行败坏的代名词,意思是像流水那样易变,像杨花那样轻飘。
同一个事物,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和理解,也着实有趣。
“似花还是非花”,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这可能是杨花的独特之处,跟那些盛开时光彩夺目、娇艳欲滴的鲜花相比,杨花可能都不是花,就像思念丈夫的妇人可能觉得是夫妻又不像夫妻。
“无人惜从教坠”,任由它飘坠,也没有人怜惜。长久的分离,无尽的思念,也根本没人怜惜。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有人说杨花无情,只知道漫天飞舞,而实际上却自有它的愁思,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
“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闭,把妇人思念远方丈夫的心理描写的形象、真实,宁愿沉浸在梦里相见,久久不愿醒来,快要醒了又强迫自己闭上眼,欲醒还寐,只为梦里的相聚能再延长片刻,以解相思之苦。
梦里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黄莺最是不解风情,惊醒了离人梦,连在梦里短暂相聚的机会都不能继续,还要面对醒来后无尽的愁绪和思念。不怨恨这种杨花飘飞落尽,只恨园子里的落花难以在连结在一起。
落花难缀,就像分离的妇人和心爱的丈夫一旦分开便久久难以重聚。
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不在,飘在池塘里的浮萍全被雨打碎,这也就是杨花最终的命运和结局,或化为尘土,或被流水带去。
虽说落花都是伤感的,最终都会凋落化作春泥或随水而逝,但杨花消逝的时间更短,一阵风雨后便了无踪影,杨花的易逝更增添了离人的痛苦之情。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最后一句是全篇的经典和传神之作,把池中“萍碎”的杨花比喻为离人的眼泪,也把离人的伤感和相思之情推向了高了,把睹物思人、落花伤感的意境描写的含蓄深沉,哀婉曲折。
本文内容由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