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龙表演简介(民间艺术舞龙)
导语:民间舞龙的热闹场面就在宝山这幅画里
巨龙腾飞,金龙献瑞,
一招一式,舞出中国年。
春节舞龙,经历代而不衰,
辛弃疾曾写: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如今,这项传统文化
仍深受大家喜爱。
新春快乐
牛年大吉
舞龙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的海上宝山厅里,展示着一幅杨行吹塑纸版画,描绘的就是民间舞龙时的热闹场景。
《舞龙》 作者:曹福妹
接下来,小编带你更深入地去了解下舞龙习俗。
舞龙俗称耍龙灯、龙灯舞,是一种起源于汉代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民俗文化。
舞龙最初是作为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古人认为水旱都与龙有关,于是在春天的祭祀之中,通过舞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而且舞龙包含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祈年的意思。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综观各地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毛龙(贵州石阡)、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
舞龙活动经久不衰,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舞龙的风格又分为南龙和北龙。南龙,顾名思义,就是在江南一带发展出来的舞龙形式。南龙的龙身比较重,龙头是整条龙最重的部分,南龙的风格在有气势上,因为龙的重量关系,所以动作上说,没有像北龙般注重花巧,而在注重体力上。在制作上,南龙比较传统,龙头用竹纸扎,龙身的花纹是用布缝上去的。南龙的动作,通常有盘圈、S弯、龙头越过龙身等等。而北龙,是在江北一带发展出的风格。以龙身来说,北龙的龙头比较细小和轻巧,用料可以是传统的纸扎,或者比较新颖的轻身的胶质,以便做出更多花式的动作。有别于南龙,北龙在体力上相对降低。
舞龙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龙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舞龙活动在鞭炮声中正式开始,行进中的巨龙或盘旋、或翻滚。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
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创造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每逢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大家就会耍起龙灯,呈现出一片浓浓的节日氛围。
龙腾盛世,让我们舞出幸福年!
资料: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
编辑:刘旭
本文内容由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