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关于吴语官话和南通方言的区别(南通话吴语)

导语:关于吴语、官话和南通方言

最近看到一张吴语区分布图,一直挺感兴趣的,说一点个人看法,与大家分享。

1、吴语发源地及核心区域是江南太湖流域至钱江下游一带无疑,按照现今的行政区域划片就是苏东南及浙北地区,并向外幅射延伸。而吴语区主要是因该区域春秋以来大部分时期属吴国或称吴地而得名,至于现代吴语与古吴或古越国方言的关系,只能从诸多延用至今的古音古词中肯定是有部分传承的,具体就要交给古语言研究者去探究了。

中华文明的传承是以文字为大一统的基础的,而语言或方言的多样化则一直存在。比如古时相对交通闭塞发展滞后迟缓的东南区域,如今通用的粤语、闽南话、客家话等,有很多研究指向其来源均为中原之地,反倒是因其相对封闭停滞而更多的保存了所谓的古语正统。而中原所在的官话区因与西、北方民族间经济文化军事的长期频繁的交流、冲突、融合,导致现在使用最广泛的北方官话却与千百年前的古语古音相去甚远了,这一点从古诗词诵读语感中可有所感触。类推到江南及吴语,从古中原的视角来看,我们的鱼米之乡和吴侬软语也曾是南蛮之地和蛮夷之音(散装江苏江南江北地域口水战的两大阵营似乎正是官话与吴语方言地域歧视的缩小版,您说巧合还是历史的惯性呢呵呵);但从整个中华文明的角度出发,吴语吴文化则是汉文化数千年发展传承的重要支脉之一,也充分证明了泱泱古国伟大文明的璀璨繁荣和浩瀚多样(昆曲,万戏之祖,吴地之光!)。

2、关于图中张家港北部方言小片(归于江淮官话洪巢片),认为归于江淮官话如泰片或通泰片更恰当,因为当地居民本就是百年前来自通州、如皋等地的沙地垦荒种棉的移民后代,至今仍有不少亲眷跨江往来,其口语与通、如地区几乎无异。

3、关于江淮官话通泰片、南通话及更神奇的通东话。本人老家是南通通州西亭镇西片(强调西片,是因为隔村不同音),方言发音与石港骑岸兴东一线基本一致,可归于南通话一类。南通话是江淮官话与吴语间的过渡方言,由古胡逗洲方言岛发育而来,其底层吴语基因据研究大概率来源于唐宋以来的常州移民。南通话与启海的吴语苏沪嘉片(大致为古东布洲及东部后冲积成陆区域,以张家港常熟及崇明移民为主)基本无法交流,与如皋海安的江淮官话通泰片可约50%互通,但与金沙至吕四一线的通东话方言带(划归吴语毗陵片,现以常州为代表)却基本能沟通无障碍。所以我在对南通话了解的过程中,也惊异于通东话的神奇。个人猜想通东话可能是大陆与胡逗、东布二洲之间在长期发育涨接成陆的过程中,由江淮官话、南通话(在胡逗洲成型)与吴语(东布洲)间二次碰撞融合而形成的方言缓冲带,从其分布区的地形也可见端由。

本文内容由小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