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什么才是真正的利他之道(王阳明什么才是真正的利他者)
导语:王阳明:什么才是真正的利他
弟子陈九川和南大吉内心的焦虑和疑惑,就这么被王阳明给轻松化解了。
良知之所以稳当与快乐,是因为它对“是非善恶”可以明明白白地区分出来。比如,现在人大多讲“利他精神”,感觉利他就是大善,而利己就是大恶,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对此认真“格物致知”一下。所谓“利他”或是“利己”,本质上是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我们在上一篇有讲过,这种关系就是我的“意念之物”,也是需要“格”的。
大体上,“我与他人的利害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 利人利己;
(二) 利人而不损己;
(三) 利己而不损人;
(四) 损人利己;
(五) 损己利人;
(六) 损人损己。
第一种“利人利己”,是最理想的结果,应该是大家都向往的“大善”了,应该要努力提倡、知行合一;第六种,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是“大恶”的状态,必须避免。
第四种“损人利己”,稍稍有良知的人都知道,这种事千万不能干,所谓“过分的利己主义者”就是自私,如果都是干损人的事,过于利己了,那其实也是一种“大恶”,肥了自己的腰包、让他人亏钱,开心了自己、却让他人痛苦不已,是要不得的,迟早是要还的。这种人如同“过街之老鼠”,人人都要打,他一定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
第五种“损己利人”,是绝对无私奉献的“大善”,是人性中最光辉灿烂的展示;如果没有真正“无我”的精神,是根本做不到的,革命年代英雄烈士们的大义凛然、光荣舍身的伟大壮举,比如董存瑞、邱少云、《长津湖》被冻成冰的战士,那一句“如果我们不打这一仗,我们的后代就要打”,如此崇高的“利他”,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第二种“利人而不损己”,在保存自己的实力、对自己没有影响的前提下,去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一个人有实力“济天下”,那他一定会想办法不要损害自己;但这种精神是真正的“利他”精神吗?可能还值得商榷。
第三种“利己而不损人”,对自己有利,但一定不要去伤害别人,不要破坏别人的好事;虽然这似乎就是“利己主义”,但不危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也应是一个人基本的存在价值,“独善其身”的要义大概就是如此,先把自己的温饱问题解决好,把自己活好,你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救济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饭碗都解决不了,他又怎么去“济天下”?《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好自己、活好自己,不给他人添麻烦,才是第一件事,否则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成了一句空口号。
怎么去评判“利他”“利己”?这就需要自己的良知去权衡,即使是同一件事,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就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又或者因为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对待方式。“是非善恶”,除了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与价值评判标准之外,就全听你那颗本心了。
以上节选自《江波讲传习录》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