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如何(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例子)
导语:心理学:选择“即时满足”还是“延迟满足”,藏着你的性格
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中 ,作者提到了“延迟满足”这个概念。
书里面有一个观点是:
当我们在做事情,工作或学习时,应该先试着将最难的部分完成;解决完了最难处理的问题之后,再去做简单的工作。
那个时候,你就会觉得很放松,这就是“延迟满足”带给你的愉悦感。
在心理学上,延迟满足能够有效地帮助人克服拖延与焦虑。
但随着“延迟满足”被广泛应用和熟知,也有了“即时满足”与之对立。
面对同一件事情,我们到底应该选择“延迟满足”还是“即时满足”呢?
不同的选择背后,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
-01“即时满足”与性格分析钱钟书先生说过:
“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一类人先挑好的吃,另一类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
先挑好葡萄吃的人,就是“即时满足”的人。
性格分析:
即时满足,顾名思义就是会在第一时间满足自己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情感需求,社交需求,物质需求等。
这顺应了人性,也是爱自己的表现。
比如:
有些人在凌晨忽然想吃一道美食,即时满足的人,一定要立刻开车出去吃。
哪怕开车几个小时,只要能找到这个美食,他就觉得所有的用功都是值得的。
也常常有人说:“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这样的话。
对于即时满足的人而言,他们更关注自我的需求和价值。
即时满足,其实更符合人性,更顺应人类的本能。
人一生下来,就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和欲望。
想吃就去吃,想做就去做,想干什么就不犹豫。
即时满足的人,性格上更果断,更勇敢,做事情不拖泥带水。
这是属于他们的优势。
比如:
在感情里,即时满足性格的人不会陷入拧巴,只要喜欢就去追求,即使失败了也不后悔。
在事业上,即时满足的人,或许不会有太长远的事业规划,但他们更专注当下,热爱当下。
“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02“延迟满足”与性格分析什么是延迟满足?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效应,就叫延迟满足效应,也被称之为“糖果效应”。
心理学家让十多个孩子坐在教室里,在他们面前摆着的是糖果。
制定规则的人,告诉这些孩子:
如果你们能等到我回来之后,再吃糖果,我会再给你们额外的奖励;
如果我没回来之前,先吃掉糖果的人,就没有奖励。
结果表明:
十多个孩子里,只有少数几个孩子坚持到最后,其余的孩子很快就忍不住糖果的诱惑。
在心理学家长达十余年的追踪调查下,发现当年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在自己的事业上往往有更长远的职业规划,事业上更成功。
而那些“即时满足”的孩子,事业上则是平庸的。
但这些孩子的心态,却是更好的,他们享受当下,更容易获得快乐。
延迟满足的人,更加自律,对自我的要求比较高。
比如说:
在事业,学习或感情里,他们往往会建立:“奖赏机制”。
先做完事情,再去休息;
先忙完重要的,再奖励自己一些休息的时间。
延迟满足,往往能带给人更好的工作效率。
但从性格的角度来分析:
长时间“延迟满足”的人,其实处于长期压抑自己内心欲望和冲动的状态。
一旦失去了平衡点,被压抑的欲望和情绪全都涌了出来,就会对这个人造成一定的伤害。
延迟满足,重点是什么?
是建立一个奖赏机制,让我们在忙碌的过程中,也能获得快乐;
让我们在充满压力的,糟糕的生活下,也能苦中作乐。
钱钟书先生提出的理论:
先吃好葡萄的人,后吃好普通的人。
其实在现实中,还存在第三类人:“吃不到普通,说葡萄酸的人”。
站在现实的角度来讲:
先吃好葡萄,才是理智的,最佳的选择;你不吃,总有别人会吃掉。
但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讲:
后吃好葡萄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成功。
从小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进入好的单位,然后就可以弥补前半生付出的努力,这也叫“延迟满足”。
无论如何,你都要小心身边那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人”。
他们只会嫉妒你,诋毁你,在背后对你指指点点。
今日话题:你会先吃好葡萄,还是后吃好葡萄?
你喜欢延迟满足还是即时满足?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