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与民国翡翠鉴赏标准一样吗(清代与民国翡翠鉴赏标准对比)
导语:清代与民国翡翠鉴赏标准
翡翠自明末清初流入中国,开始一直作为皇家贡品,而到清中后期,由于慈禧对翡翠情有独钟,翡翠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但当时的翡翠的评判标准和现在的不同。1889年关于翡翠的“玉说”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翡翠的分级。书中把翡翠分为5个级别:
宝贵翠:绿色正碧,明艳晶莹,不油不干,无斑无绺,体质苍润,色相沉着。
佳品翠:白绿分明,色泽融润,白如凝脂,绿如滴翠
上乘翠:质地纯白,浓碧点染活泼,流丽,不散不晕,清澈无渣,是为俏绿。
以上3种为上品,当然也有比较差的翡翠的评判
无足取之翠:绿色或淡而似晕,或浓或近黑,白色或污似香灰,或暗如烂石
庸常之翠:通体淡碧,细玩颜色走散,漫无定踪,不能指其绿色之所在,或绿色内沉黑斑或搀白屑。
清翡翠如意(故宫博物院)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评价标准:
1.翡翠都是带绿的(没有绿的什么白冰,蓝水之类在过去认为不是翡翠),而且要绿的干净,绿
中有黑斑或者白棉不是好的。
2.白绿分明的白翠也是很好的(类似于白底青),整体要清爽,颜色发暗,发灰的不是好翡翠
3.正绿才是绿,那种通体淡碧(应该是淡绿,果绿一类的绿),不是好翡翠
4.最好的(宝贵翠)那种应该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种水很好正绿的翡翠,其它的虽然种水一般但只
要绿也是好的。
清代翡翠(故宫博物院)
清代翡翠(故宫博物院)
而到了民国,翡翠的评判标准又有所变化,在当时一本比较有名的玉器书“古玩指南”中,赵汝南先生是这样描述的:
“在以前之风俗中白色者亦可用,有一两处红绿者更佳,纯绿者百无一物也。”~以前白翠也是不错的,白中带红(红翡)和白中带绿都是上品,满绿的一百件里没有一件(满绿以前就是比较珍贵的)
“今则只贵翠而不重翡,且有以翡为疵之趋势。”~现在大家更喜欢绿,红翡不太受喜爱了,而且还慢慢把红翡看成瑕疵。
近甘年来风习在,白地者不能用为饰物。。。如用白地反不如不用为愈,故白地翡翠今人绝少用之。~现在白地翠(白底青)也不太受追捧了。
可以看出,过去人对色(绿)是非常看重的,种水也是建立在色的基础上。什么白冰、紫罗兰、黄翡、蓝水等等都不算是翡翠的,我们大致了解一下,有助于大家对目前市场上的“古翡翠”的鉴别。
本文内容由小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