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唐朝灭亡谁的责任)
导语:是什么导致唐朝的灭亡?是宦官专权?还是朋党之争?
在中国历史上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这种现象似乎每当一个朝代的气数到了一定的尽头时,基本上都会看到“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是天意的作弄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连历史上赫赫有名盛世的大唐王朝也逃不过这些命运的作弄?是天意还是人为?是宦官专权?还是朋党之争?
唐朝初年宦官人数不多, 也无权与闻政事。后来随着唐朝皇室日益奢侈,宦官人数激增,唐玄宗晚年宦官已达3000人左右。宦官干预朝政,也是从玄宗晚年开始。玄宗晚年沉溺于酒色,宠信宦官高力士,凡地方所进奏章,先交给高力士阅看,小事便由他处理,大事才由玄宗裁决。但在安史之乱前,高力士等宦官是依靠皇帝的宠信而舞弄权力的,其权势仍不能超过皇帝。
安史之乱时,宦官李辅国在灵武拥立唐肃宗。肃宗回到长安后,重用李辅国,渐渐地,唐肃宗还让李辅国掌管禁卫军,从此宦官有了军权。于此同时肃宗又怕大将郭子仪等功劳大了不好驾驭,于是派宦官于朝恩接管并监军。
到唐代宗时,增设内枢密使一职,由宦官担任,其职务是掌管机要、承受章奏、传达诏令等,宦官专权便有了制度上的保证。由于宦官既主管禁卫军又掌管机要,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切重要事务,都受到宦官节制,连皇帝的废立生杀,也在宦官的掌握之中。
唐宪宗以后的10个皇帝,有9个是由宦官废立的。宦官专权,人民深受其害。许多宦官凭借特权,霸占民产。他们还通过“宫市”,即以官廷采办物品为名,肆意掠夺。这些都加深了唐朝的政治腐败。
宦官专权,还加深了官僚和宦官的矛盾。当时官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史称南衙北司之争。南衙指官僚,因其衙门在南面的皇城;北司指宦官,因其机构在北面的宫城。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即位后,任用一批有学之士,其中有王叔文、王还和柳宗元、刘禹锡等,目的是为了进行一次改革,其内容包括如何抑制藩镇和宦官势力,并且还准备夺取宦官的禁军兵权。
其结果为宦官逼顺宗退位,不久后将其杀害,拥李纯为帝(即唐宪宗)。“永贞革新”失败了,革新派人物全部被贬逐。王叔文被贬后又被杀害,柳宗元等8人被贬为边州司马,所以这件事又叫“二王八司马事件”。此后南街北司又发生多次争斗,直到唐朝灭亡。
唐朝后期,在宦官专权的同时,朝廷的大臣也结为朋党,相互斗争, 史称朋党之争。唐朝的朋党之争,是指“牛李党争”牛党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宦官集团;李党是以李德裕等为首的官僚集团。朋党争权夺利,互相撵、轧,彼此攻击,前后约20年。
到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三者交织在一起,破坏了国家的统一,紊乱了朝政,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唐朝的政治愈发不可收拾,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这就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所以说,小编认为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并不是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当一个人被利益、权势熏心的时候,会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一切认为要被消灭的人,不管采取任何手段,这就很容易出现结党营私的现象。当一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没有自己的主见,而去信任身边的近臣,放任不管,就很容易滋生长专权。如果长期以往,就算不被消灭,也会没落。只能说,不怪天,不怪地,只怪自己而已。
本文内容由小林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