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少德什么意思(德少一横念什么意义)

导语:《道德经》:德少好吹牛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有知识的人并不夸耀,具有高尚的德的人,并不吹嘘自己的道德水平高,这才是德高望重的人;爱夸耀的人,实际没有多少知识,经常吹嘘自己道德水平高的人,实际上是没有多少德的人。

修德之前,感觉自己也是缺乏德、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当别人问一个问题时,对方的声音还没落地,不管自己懂的还是不懂的、或者是一知半解,自己也是赶忙表达自己的观点。典型的无知无畏,就是“充能”,爱夸耀的人就不可得。通过修德才一点点地让我的本性和言行得到了一定的规范。《道德经》的标准让我们为人处事有理、有据有节:希言自然。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知之不知,上,不知知之,病。

通过跟着老师、学友们反复地学习《道德经》思想,越学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不足、渺小。慢慢的自己的性格变得严谨了,想沉淀下来,愿意多学多做,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也不说美言、虚言,一是一、二是二。而半瓶子水,夸夸其谈,炫耀才智,自以为是等不良言行,恰恰反映出一个人的愚昧和无知。

从修德的角度来看,“人知是有限的,知识是道给的”,道德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走出来的,而是按照《道德经》的标准,一点点改本性、真修实做渐渐地积累而来的。

真正有道德的人并不吹嘘自己的道德水平有多高,而他的行为却时时处处以《道德经》的思想作为规范,谦虚处下不争,慈俭不先,宽容忍让,含而不露,清静无为,大智若愚这才是德高望重的人。

这么一对比,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和德行方面,自己有欠缺的地方,犯错并不是最可怕的,但一定要端正思想、虚心处下去慢慢的修正、改过!你的言行越是符合《道德经》要求就越可得,不符合就不可得。只有踏踏实实地践行“修为做”,修德的人生必然可得。

竹露清滴

“故不可得而青,不可得而疎,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固然青色的光是不容易得到的,稀疏的光得之也不容易,得到了不要太高兴,没有得到也不要害怕,得到了要珍惜它,没有得到也不要轻视它。

无德的人,身上阴气重,把光都遮住了,一身黑。修德的人,慢慢地出现一些小亮点。这些小亮点,要得来也不容易。修到一定程度身上会出现各种颜色的光,其中青色的光最难得。要修出一身青光,更不容易了。虽然很难,但是只要坚持修德,坚持按照《道德经》的要求改变我们的言行举止,总会一天会得到。有些事虽然很难很难,但是做起来就有希望,“做”永远比“不做”要好。知道达成目标的困难很大后,很多人往往就放弃了。但是如果放弃一步登天的念头,做好长期准备,耐下心来一步一步地做,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按照《道德经》的要求做,就一定能做到。

得到了也不要太高兴,没有得到也不要害怕。我常常就是这样,稍微顺利一点的时候感觉春风得意,仿佛前途无量;稍微不顺的时候自暴自弃,感觉前途暗淡无光。情绪波动如此之大,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容量,既容不下好事也容不下坏事,被它们牵着鼻子走。根本原因可能是因为德不够吧。

得到了要珍惜它。以前总是花父母的钱,也不珍惜,想要的东西即使很贵也想买到手。到手了也就稍微用一下,之后就一直放在那儿,实际上是浪费了。后来自己打工赚钱了才稍微知道要珍惜,但是因为还是能靠着父母,所以也没有把钱存下来。人往往就是拥有的时候不在意,失去才追悔莫及。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失去,能够把握住的就现在抓紧机会保住,把握不住的就好好珍惜当下。

没有得到也不要轻视它。对于别人,不管是修德的还是没修德的,我总是会拿自己的优点去比人家的缺点,比完了就觉得人家也没我好。但是后来渐渐意识到,虽然某些方面我做得确实比人家好,但是在我看不见的或忽视的地方,人家做得比我好多了。真要全面比较一下,我就不如人家了。等人家把不如我的地方克服了,那不是就变得更好了吗?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