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论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第几章(论语中的文质彬彬下一句是什么)

导语:天天论语笔记109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第几章(论语中的文质彬彬下一句是什么)

【原文】

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6.18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野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文”、“质”这两个字在《论语》中频繁出现。“文”的本意做名词指文章、文献、典籍。作动词就是学习文献、文章、典籍。引申为一个人有文采。“质”与“文”对应,质朴之意。野:野人,没有纳入分封地管理的人。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之人。跟我们现在说的“野孩子”意思一样。史:史人,朱熹解释说“掌文书,多闻习事,而诚或不足也”。与“野人”对应,太过文气,指虚伪、浮夸之人。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颜渊》篇中,棘子成说君子有“质”就好了,还要“文”有什么用啊?这句话遭到了子贡的批评。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子贡形象地以虎豹之皮与犬羊之皮来阐述“文质”的关系。并指出文、质同等重要。这就是对本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最生动形象的解释。我们把这两章放到一起来看,两章讲的都是“文”和“质”与修养君子的关系。本章是孔子的观点,孔子认为,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野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颜渊》篇中讲的是棘子成和子贡的观点。棘子成认为,君子只要坚持自己的本质就可以了,要那些表面的文饰干什么呢?子贡认为,本质就像文饰,文饰就像本质,这是表里的关系,都是同等重要的。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无法显现出来。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做成的皮革,跟去掉了毛的犬、羊皮革不都是一样的皮革吗。如果只讲质而不讲文,就无法加以区分了。

那么,一个有才德之人和一个无才德之人,要如何才能显出区别呢?子贡在解释了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文”与“质”同等重要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表达出,“文”与“质”在修养君子方面各有侧重,“文”更侧重于外在的表达,而“质”更侧重于本质的保留和提升。所以君子才在意衣冠,在意礼仪形式,在意行为规范。这与孔子的君子思想是一致的。重视和遵循礼仪形式的话,孔子说得太多了。在回答子张什么是“五美”中的“威而不猛”时,孔子说:“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孔子把“正衣冠”当做“君子五美”之一的。这也是为什么质朴的子路在你死我活的激烈战斗中还要去“正衣冠”,以至于丧命的原因啊!子路在修养君子上完全按照孔子的话去做,性本“质”的子路,为了君子不可或缺的“文”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两章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对待“文”、“质”的正确态度,高度概括了孔子用“文质彬彬”来修养君子的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是一体两面,互相依存,不可分离,在修行君子的过程中,质朴与文采同等重要。

孔子的文质思想到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即便在我们非常贫穷困苦的时候,一个修养仁德的君子,不会以穿一套有补丁的衣服为耻,但他们绝对不会让补丁外漏而不缝补,也绝对不会让这件衣服有一丝的脏乱。他们不会以粗茶淡饭为耻,即使再饿也不会狼吞虎咽而丢了形象。我们追求内在修养的同时,也同样在意我们外在的表现。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道客村曰:

质胜文者粗且俗,

文胜质者虚又浮;

修仁重里也重表,

文质彬彬君子度。

本文内容由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