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
从很细小的笔画看碑和帖的差距是如何产生的(碑帖的笔画特点)
导语:从很细小的笔画看碑和帖的差距是如何产生的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六)
--------------来看碑和帖的差距是如何产生的
作者:刘洪贞
在古代,如何将好的字体的保存和传承,没有比刻碑更好的方式了,当然其好处是比较方便翻拓和传播,但局限是容易失真,那么失真是怎么造成的呢?
一,刻碑的技术手段制约。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用电脑技术刻碑,误差会很小。但是作为古人,他的技术手段有限,不外乎书丹、投影和摹刻三种方式。
1,书丹 这是失真最小的方式,书法家亲自在打磨好的石材上,用朱砂直接书写,然后工匠再上手去刻。当然,因没有帖留下,无所谓差别了。
2,投影 将原帖放在聚拢的灯光下,然后,工匠照着影子画下来,然后再摹刻,由于受字帖纸张的厚度、墨色浓淡程度、灯光的强弱等因素的影响,会有部分失真。
3,摹刻 先把原帖附上纸描下来。然后再描到石材上,进行镌刻,由于中间工序加长,所以,失真较大。
二,翻拓过程造成的失真
碑刻在翻拓时,一般较粗的笔画当然没问题,一些很细小的笔画可能不好表达出来,因为细笔画如果刻得很浅或很细,那么宣纸便不能杀入字口,或杀入过浅而被扑子打黑,从而失真(图一)
三,刻碑工匠的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图二)
古代刻碑的工匠,大多不识字或识字不多,大多对书法一知半解,不会深刻地理解笔法、结构、章法、墨法,行气等书法专业的东西,往往在刻碑时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使碑刻失彩(参见王羲之《何如帖》和《奉橘帖》的碑版和帖版的比较)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提出:“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此话可信!
文章编辑单位:天哲教育,签约冲刺中书协国展达不到目标全额退费的机构!本文内容由小莉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