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对待外界的方式(如何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导语:面对外界,你如何响应?是选择“熟悉”,还是“舒适”?

老张是个厚道人,自我价值感不强,待人接物有点怂,讨好型人格。

对于自己不喜的人和事、有意无意的冒犯和不恭,不公正的待遇和侵害,能忍则忍,从不即时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想法,既没这个胆量,也没这个能力,心理学上称为:内外不一致。

怂归怂,爆发起来却是火山般,一股脑儿直喷对方,不管对方是否受得了。过后又很懊恼,会比较容易地低头认错道歉。

典型的两个极端。老张坦言,自己也很不喜欢,但半辈子没有改观。

溯其根源,老张说,他的父亲便是这种性格:不吭声地忍者,息事宁人地受着,实在受不了便狂风骤雨地倾倒着,事后做错事般后悔着,而且还周而复始地循环着。

“大多数人选择熟悉感而非舒适感,尤其是在压力下。”“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萨提亚

萨提亚(1916-1988),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

心理学证实,很多成年人的问题和困扰,并非是由当下所处的环境造成,童年时家庭的影响和印刻是问题的根源。

幼年时学会的、熟悉的、习惯的应对模式,早已内化于心,隐藏在潜意识深处,“老朋友”般闪回重现,悄无声息地掌控着人的心理和行为。

一到那个“点”,便自发走向“熟悉的路”。虽然这个“不舒适感”是他(她)痛恨的、不擅长的。

“熟悉的印刻”,认真检视、好好梳理过吗?

放下过去、转化创伤、面向未来,才能重塑一个健康、舒适的自己。

如何解决?

萨提亚给出温情的钥匙,一个傻瓜相机般、简单易操作的家庭沟通工具——“天气报告”

它分为5个环节:

表达你的感恩和感激;说出你的抱怨和建议;讨论你的困惑和疑虑交流你的信息和资讯;提出你的希望和期待。

一个家庭,每个成员都是民主平等的个体,没有防御和猜忌,彼此间交心交融,在安全信任、相互肯定的气氛中,表达感激、说出抱怨、讨论困惑、交流信息、提出希望,浓情似水的直接有效沟通,没有长幼尊优角色差异。

认识“是什么”,明了“做什么”。

从即刻做起,愿家庭教育情境不再恶性循环。

本文内容由小岑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