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子贡简介(子贡对孔子的感情)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孔子最欣赏的弟子之一子贡,他是怎样传承孔子的思想的?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孔子弟子子贡简介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子贡是孔子最欣赏的弟子之一。子贡在《论语》里出现共有38处,虽然都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又与颜回、曾子、子夏等其他孔门弟子传承孔子儒学思想不一样,他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孔子的思想。
子贡好学善问,儒家的一些重要思想和观点,是通过他向孔子提问阐发出来的,子贡在先秦儒学的研究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子贡外交和商业上的成就是载入史书,世人共睹的。子贡一生受孔子的影响很大,子贡晚年的人生观由“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上升到“若贫而乐,富而好礼”。
子贡的儒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子贡,字子贡,复姓端木;生于公元前520年,少孔子三十一岁。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俊县)人。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的姓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端木”;另一种说法是“端沐”。两种说法虽然有点细微差别,但二字之间可通用。
子贡,春秋卫国人氏,现址于河南的浚县。在春秋时期,浚县又被称之为“黎”,“黎”在当时隶属于卫国。
而据端木氏家谱里有记载,子贡卒于齐后,他的儿子端木灵扶灵回到卫国,并葬在现在的河南浚县大伾山东南张庄,至今还保存了子贡墓残址。子贡的子孙后代也一直生活在这里。
论语里子贡的出镜主要是记录了子贡学习生涯,关于子贡的人物事迹记载较为详细的有史记和礼记,不过其记载的事迹真实性也有许多争议。
从考证结果来看,虽然齐攻鲁、吴攻齐的原因在于各诸侯国之间内部的矛盾,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子贡在其中的作用,子贡的政治外交才能在历史上也是不容置疑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管控能力不断削弱,诸侯国的实力逐步增强。
各诸侯国纷纷制定自己的法律,分据其中一方来进行统治,周王朝的统治地位已经名存实亡。在这段历史阶段,奴隶制宗法制度日趋瓦解,手工业、农业、商业蓬勃发展。
子贡是一个商人,之所以能够靠经商致富,也得益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一时期的商业发展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子贡以自己商业领域的敏锐嗅觉和独特的思想见解,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大商人。
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中,为保全鲁国,子贡凭借其巧言令色之口才和能言善辩之外交才能,游说于齐、吴、越、晋之间,成功化解了当时鲁国的生存危机。
子贡的思想也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其哲学思想“性与天道”之问,这一发问勾勒出儒学思考的方向,对后人研究儒学思想颇有贡献。
“百家争鸣”的核心问题在于以何治天下。从诸子百家对于治国理政的基础观念之分歧出发,可以总体上将诸子百家分为儒、道、法、墨、等流派,这些学派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子贡主要受孔子的思想影响。西周时期的教育和学术主要由官府掌控,而且主要是针对贵族子弟,民间不办私学。
到春秋末期,整体社会文化思潮不断发展,思想意识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更新,民间教育逐渐兴起,社会各阶层均有了机会接受私学;当时身为商人的子贡也有了拜师孔子学习论道的机会。
二、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性”与“天道”二者都属于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之中的形上存在,“天道”指向的是形上之“天”的运行秩序与内在法则,“性”所牵涉的则是形上之“天”落在“人”这一类属上时关于人生之谓性的先天规定性。
需要提示的是,传统儒家哲学中还没有出现现代哲学研究之中的“理论思辨”的内容,关于“天道”的形上构建的内容也很少。
子贡为何发出“性与天道”之问?从《论语》原始文本中可找到一些较合理的依据。
发出“性与天道”之问的弟子是子贡,根据已存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而孔子在大约三十岁左右开始开门授学,由此可推出,子贡不是孔子最早入门的弟子。
子贡问政。子贡对政治有其独到的见解,并且也时常跟孔子讨论政治问题。他们师徒二人在抽丝剥茧的深入讨论中把为政的关键点一层一层的剥了出来。子贡这一问题表明了他对社会政治有深切的关怀。
子贡的深度提问,也显现出其政治才能,从提问的内容,也可以看出他深刻的认识到政治问题的广阔性和复杂性。也可以看出他对政治的思考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他关注的更多是现实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纯理论性的思辨。
子贡对仁和礼的理解,继承了孔子对其赋予的价值内涵以及仁和礼之间的关系,并对仁、礼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发展。子贡对仁的认识更多关注的是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践行,如何去实现仁。
孔子对子贡的评价是子贡是一位辩士,也是对子贡外交才能的一种肯定。子贡凭借其言善变的口才,不动一兵一卒,便可以使两边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子贡的外交思想主要概括成两个方面。一方面,语言外交。以言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方式,让对方放弃武力斗争。
另一方面,子贡也十分重视外交策略的应用。在“晓之以礼”没有获得充足的实践效果的时候,子贡也以利作为外交的重要手段,“动之以利”。
值得注意的是,子贡“动之以利”的外交策略也是一种和平外交策略,以利为导,将外交行为控制在交流与谈判的范围内,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战争的出现。
“晓之以礼”与“动之以利”的共同运用,使得子贡的外交行为作为一种儒家礼传统下的基于现实情境与现实要求的外交行为,在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子贡的权变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两国交战,除了以军事力量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的比拼与对抗外,同时也需要注重以外交活动为代表的两国利益的交换活动。
从子贡的外交生涯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是国与国之间交战与交流的两个主要对抗方式。此时,外交斗争已成为发展本国军事势力与调整国与国之间利益与格局的有效且有力的手段。
外交活动甚至成为争取盟国、拯救危亡、调停争端、乃至重组关系的重要途径。由此,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同时配合战争的需要,各国十分重视对外交人才的培养。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子贡的外交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他也被视作战国纵横家的先驱之一。
三、儒学思想的现代启示
孔子很少与弟子谈论“性与天道”的话题。子贡这一发问,勾勒出了今后儒家学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的理论雏形,对后人研究儒学思想提供了诸多研究方向。
在儒学研究发展上颇有贡献,也启示儒家后学在进行理论表达时,为儒家思想传统中“不可得而闻”的表达注入说理性的内涵。
子贡和孔子的讨论着重突出了子贡对现实政治的关心。子贡是一个实干家,他对为政的理解大多来源于实际。
他敏锐地从为政为人的现实生活体验中把握到“民无信不立”的法则,一方面体现出他对现实政治的理解深刻地基于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又提示出子贡认识到了政治问题的广阔性和复杂性,并能够在纷繁芜杂的表象中把握到核心性的要点。
子贡的政治思想为后世政治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基本道德准则。直到现代社会中,“以民为本”、“诚信经营”的观点依然是现代经济互动的根本政治立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子贡深受孔子“仁”、“礼”、“中庸”和平外交的思想影响,用非战争手段来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利用外交手段代替武力战争。他提倡用外交手段来解决军事问题,善于转移矛盾,扭转局势。
子贡外交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优秀的外交实践,他的军事外交思想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追求通过外交活动达到和平。如今,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主要思想理念,这体现出我国互通共荣的外交智慧。
子贡儒商核心精神是“取利守义”的义利观。在这一义利观下,人们想要追求物质利益,便需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于伦理道德的规范,并依照伦理道德的要求开展经济活动,正确、健康地处理各个利益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中的取舍。
子贡的经济活动与儒商思想推动了儒家思想与经商活动的现实性结合。孔子的儒家思想提供的道德规范,子贡则将其在经商活动之中现实化具体化地实现出来,为人们的行为实践提供了道德案例。
子贡的外交思想,在当代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其对外国政事的外交手段,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子贡在处理外交事物上,坚决维护本国利益不动摇的外交原则,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小结
子贡是孔门弟子里杰出的弟子之一,他在政治、外交、经商等方面显示出了较高的水平。比起理论建树,子贡更重实事,在礼崩乐坏的社会中他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奔波努力。
无论是在孔门弟子里还是在当时鲁国的上流社会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也对子贡赞赏有加、记载详细。然而,孔子在赞赏子贡的同时也对其颇有微词。
子贡的外交思想启发了战国的纵横家。春秋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诸侯国之间关系复杂,而子贡以其出色的外交思想实现了卓越的成就。子贡的外交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我们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孔子最欣赏的弟子之一子贡,他是怎样传承孔子的思想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