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论语笔记为什么要放下嫉恶如仇的人(为什么要放下仇恨)

导语:论语笔记:为什么要放下嫉恶如仇?

我的感悟:

1. 【关于民众的认知】

孔子是主张收学生不论出身的,无论怎样的学生,他都愿意教导和指点。但每个人的认知、角度、思维模式又是有差异的。所以,孔子感慨,让大家一起做事比较容易,但是统一思想比较困难。也有可能是孔子对当时社会现状发出的感慨。

回想今日,我以前也会被网上的一些言论所左右,而导致跟风。其实都是盲人摸象,无法获知事情的客观情况。所以,谣言止于智者。我不参与网上针对某件事、某个人的讨论、点评,这也是一种修行。

2. 【关于嫉恶如仇】

为什么嫉恶如仇不好?因为,如果修行不够的人,看到恶,不会反思自己,反而会任由心性去嫉恶如仇。以恶不能制止恶,反而让恶行从自己身上得以发挥。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我们内心对这个世界的投射。正确的做法是,看到不好的事物,反思警醒自己改过。而我自己之前惯性的做法,就是一味的指责。

因此《太上感应篇》当中提到“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三年天必降至灾。”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孔子说,光有勇,但是痛恨贫穷的人,容易作乱。不仁的人,嫉恶如仇,容易乱。

3. 【关于娇且吝】

为什么一个人如果有骄傲、吝啬的特点,就不足以深入交流呢?因为骄傲、吝啬,都是从利己作为出发点,这样的格局会越转越小。把天地自然的利他之道用反了。即使很有才华能力,也最终会获得贪的果报。

骄且吝,不是用来观察、指责别人,最重要的是用来自我觉察是否具有这两样因素。比如我自己,之前觉得自己有能力、有学历,就比较骄;而且不喜欢和他人分享,不是很愿意帮助他人,觉得这是别人能力不够。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愚昧!学习《论语》后,才不断看到自己的不足。

4. 【关于不至于谷】

这也是一种极好的学习状态,即经过多年的学习、修行后,对于物质担忧放下了,这样的人很难得。

反思自己,还常常会为物质条件担忧,有时对圣贤善知识产生质疑,真是惭愧。一边学习善知识,一边还想着如何获名取利。所以,要逐渐放下,向颜回等人学习。

本文内容由小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