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甘蔗(在贵港哪里种甘蔗多)
导语:广西味道:在贵港有什么能“甜过碌蔗”?啃甘蔗的快乐有谁懂?
千古三江风流
饮食一枝独秀
我是威叔,聊喜欢的美食,讲述地方饮食文化。
广西贵港的历史很悠久,现在发展很快,尤其在升级为广西十四个地级市之一以后,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贵港贵港,贵在有港”。坐拥广西内陆最大的港口,这个已经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港城”的美誉也日益为人所知。
但是,如果威记一问贵港还有什么别称?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荷城”,然后再问还有什么别称,估计很多人就说不出来了。的确,在贵港还叫贵县的时候,其实是不怎么出名的,并且“贵县”这两个字也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记忆中。
但只要知道和认识的人们一说起贵县,都会说“贵县大碌藕”,这是广西物产顺口溜中的一句,那是因为贵县的红莲藕以前太出名了,这也是后来称之为“荷城”的缘由吧。
其实,贵港还有一个别称,叫“甜城”,“甜”来自何处?那就是甘蔗了。甘蔗也算是贵港的拳头农副产品之一,以前它是坐在产蔗的头把交椅的,现在崇左大有抢位的势头。
甘蔗其实是一种水果,但对于桂平,贵港,平南一带的人来说,是一种零食,没事啃上一根(截),又甜又磨牙,不过对于牙口不好的人来说,只有望蔗兴叹,因为甘蔗硬又热气,有的人啃多了容易牙龈出血。
但是,当地人种植甘蔗却是因为它的最大作用就是制成白糖。很多人不知道,白糖的真正学名叫“蔗糖”,白糖只不过是它的俗称而已,从这个名字里能看出来它的出处是什么了。
每到榨糖的季节,只要经过贵港,都能闻到空气中散发的那种甜滋滋的清香味,那种甜味不是齁甜腻人的味道,而是让人有一种想吃的欲望,所以,贵港当之无愧为“甜城”。
对于北方人来说,甘蔗就是黑黑的,一节节的那种,每年一到冬天,水果摊上就能看到长长的一根根甘蔗,通常来说,他们到水果店买甘蔗,都是让店家老板削皮,然后截成若干段,回家了慢慢吃。这也说明了北方人不怎会吃甘蔗,或者说他们不知道吃甘蔗的精髓和快乐。
他们不知道,吃甘蔗最大的精髓,或者说乐趣,就在于一个“啃”字。在以前,每到甘蔗收获的季节,街上的甘蔗都是论捆称来出售的。所以人们也都是一捆捆搬回家,吃的时候,很少有人家会削皮的。
首先一个是因为甘蔗皮不好削,基本都是用专用的削皮刀才能顺利削皮,而这种削皮刀只有水果摊老板才有;水果摊老板帮削皮算是一种增值服务;
其次,甘蔗都是现吃,没有谁家是把皮削好放冰箱,等吃的时候拿出来的,因为削好皮的甘蔗放不住,一个是表面干了,或者是引苍蝇,看着让人烦。
所以,吃甘蔗的时候,很多人采用的就是“啃”!
一般来说,先把甘蔗截成段(按自己能吃的量来截),斯文的人就用普通水果刀在要截断的部位转刻一圈,然后手掌一击即可;不讲究的人就简单了,曲起一条腿,膝盖顶出来,单腿站立,两手握甘蔗,以膝盖为支点,两手向身后一顿,甘蔗就成两段了。至于说甘蔗硬还是膝盖痛,试过就知道了。
吃甘蔗也是讲究部位的,只要是小孩子,都喜欢吃节长并且远离根部位置的那段。因为甘蔗的节硬,还有越靠近根部的那段也越硬,啃起来费牙。
用各种方法截成段后,就开始啃甘蔗了(洗一下?小时候还真没有洗的习惯,哈哈)先是用牙把皮咬撕下来,再啃“肉”。威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人们都喜欢这样吃?
现在的人们还有几个是这种吃法的?简直太少了。这也是斯文的一种表现吧。
甘蔗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黑皮的,一种就是“白皮”的(不是纯白,而是相对于黑皮甘蔗而言显得白)。通常来说,黑的叫“肉蔗”,白的叫“竹蔗”。
“竹蔗”的叫法不是浪得虚名,除了样子有点像竹子,它的皮也硬很多。很少有人啃它,如果可以选择,碰都不会碰它。而制白糖的主要原料也就是这种竹蔗。在收获的季节里,贵港到桂平的南梧二级公路段,一车车的货车(有的还是两节车厢)上装载的都是这样的竹蔗,运到糖厂去,那叫一个壮观和繁忙。
而在家庭中,对于竹蔗的使用都是做汤或者糖水。竹蔗煲排骨,竹蔗煲鸡汤,竹蔗马蹄糖水等等,那都是小时候的美食记忆呢。
要说那种甘蔗比较出名,那就是贵港港南区木格镇所产的“白玉蔗”了。其表皮白色,如白玉般光洁,故名。
据说这种甘蔗在清朝中后期就已经成规模化种植了。只分布在木格村、护录村、谭冯村、江石村,其中以护录村的种植历史最为悠久。
说起来,木格镇也不简单,素有“贵县四大名圩”和“桂东南商贸重镇”之称,物产富饶,并且都颇有特色,盛产优质谷、木格白玉蔗、黑皮果蔗、草席、荔枝、龙眼、山华李等名特优农产品,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趁圩不去走走?
发现美食,关注美食,感受美食,讲述美食!
我是威叔,用温暖的文字,记录多彩的美食!谢谢阅读关注。
本文内容由小快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