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王安石诗词的感受(读王安石的诗)
导语:品读王安石诗词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水平与成就像他的政治才能一样,也是出类拔萃。他的文章,论理深刻,气势磅礴,相较于文章来说,他的诗词可能不是很多,但却不乏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今天通过几首王安石家喻户晓的诗词,来感受这位伟大政治改革家的独特胸怀与气魄。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王安石早年初入仕途之作,这首诗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可见它的经典程度。这时王安石还没有得到重用,他辗转多地担任地方长官,可是他的视野与格局并没有因此受到限制,反而清晰与明朗。正如他诗中所说,因为我在最高处,所以浮云也无法遮住我的眼,我能看的远,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决心,将一直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不管前面有多少挫折与困难,都会勇往直前。可以说,多年担任地方长官的经历让他认清了社会制度的弊端,坚定了改革的勇气与信心。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大概是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新年,此时王安石新法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也就是在此前一年,王安石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宰相,这是王安石一生的巅峰时期,他踌躇满志,看到新年中的大宋帝国通过变法的实施仿佛更加生机盎然。爆竹、春风、屠苏酒、一岁除,年味非常浓厚,过年就是辞旧迎新,而最让人对此感受深刻的是,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借助过年时这个辞旧迎新的传统,把它引申为破旧立新,王安石透过过年喜气洋洋的辞旧迎新的年味,寓意了新法的实施将使大宋帝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具体作于何时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作于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还金陵途经瓜州所作,也有认为是熙宁八年(1075年)复相回京所作。京口在今江苏镇江,瓜州也是镇名,也是一个渡口,钟山是南京的紫金山,也可代指金陵。那么这首诗因为两种不同的背景,因而也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说,江南的春天又到了,我却被罢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归还,让我能继续为变法事业效力呢?这是一种失落,一种不甘。还可以解释说是宋神宗恢复了他的相位,新法得以在他的亲自主持下继续进行,这是让王安石感到欣喜的,但是朝野政治斗争复杂,前途依然险恶,什么时候能再回到家乡呢?还能不能回到家乡呢?(实际上他又很快被罢相还乡)这又给王安石带来了一丝隐忧与惆怅,其实就在这种欲去又欲还的矛盾之中,我们看到了冷面宰相的深沉复杂情感。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退居金陵后,身离高位后,王安石的文学创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首小诗尤见典型。这天,王安石独自漫步,正逢寒冬,偶然发现了墙角的几枝梅花,那种凌风斗雪、孤傲盛开的精神深深震撼了王安石,一个“独”字,道尽了王安石的孤独,他既然身居宰相高位,在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下主持变法,但在政治上他却一直是孤独的,虽然一心为国,但由于新法实际实行带来效果的同时,带来的危害也巨大,很多君子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在他身边多数是投机倒把、蝇营狗苟的小人。但是,他坚持为自己的理想将新法贯彻下去,就像那梅花一样独自开放。白色的梅花远远看去像雪一般,之所以知道它不是雪,是因为有阵阵幽香。梅花高洁,不与百花争奇斗艳,独自开放,自有清香,这也正是王安石坚持改革,不惧反对与挫折在政治漩涡中坚守的品质与志向。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作词极少,这是其中水平最高的,也是最为著名和经典的一首。李清照曾这样评价王安石:“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这是对王安石作词水平的极大讽刺。但是这首词可谓是对李清照的有力回击。它不仅极富文采,而且寓理深刻。描绘美景如画,最后落笔怀古,化用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来说理,写景波澜壮阔,抒情力透纸背,寓理于情,寓情于景,千年来这首《桂枝香》多次被人模仿,未能有超越者。可见王安石晚年文学造诣的巅峰。
王安石的经典诗词未能尽数列举,只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从他极为简单的几首诗词中作了一些分析,就能很容易地看到王安石这位北宋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深厚的文学功底。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今后还将围绕王安石诗词中的其他特点进行分享。
本文内容由小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