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乱世文章(乱世文谈)

导语:乱世中的一抹风情——建安文学

短歌行·曹操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文化令人叹为观止,拍手叫绝,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如今前进的后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魂。我们细心来看,中国的文化,往往都是在战乱中被撕扯、破坏,再重新注入新的元素,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的建安文学、玄学,宋代的婉约豪放……动荡的年代为各个阶层的思想家们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学术环境得到缓和,文人们就有机会进行独立的、有创新性的创作。

今天笔者将与大家一起讨论在三国乱世中的陡然绽放的文学之花“建安文学”。

从190年关东联军起兵,到266年司马炎废陈留王曹奂建晋,这短短的75年间社会动荡不安,世积乱离,却为我们带了数不尽的英雄人物,枭雄曹操、武圣关羽、智极诸葛亮……人主猛将谋略之士纷涌而出,在我们细品三国人物的同时,它所为我们呈现的文化也同样精彩。

所谓建安,便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之一。在文学史上规定的建安文学范围,是在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

文学特点

在当时”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下,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代表人物

曹氏父子: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ruǎn)瑀(yǔ)、应玚(chàng)、刘桢(zhēn)。由此看来建安文学的创作,实际上也可看为是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

建安七子图

建安文学中,尤其是诗歌方面,吸收汉乐府民歌之长,艺术风格慷慨悲凉,以一种较为真实的方式反应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文人们的思想感情。“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由曹操所写的堪称汉末实录的《蒿里行》,以民歌的方式写出当时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对造成此些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曹氏父子三人的文学成就。

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领头人,现存其乐府诗20多首,《短歌行》、《观沧海》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曹操次子曹丕,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

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

魏武帝曹操像

兴盛原因

一、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建安文人身处于这个时代,所见所闻所感都基于社会现实。

二、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学衰颓,文学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不再是阐发经义的工具,而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和抒发自己的感情。

三、文学批评的盛行和发展,社会动乱使文人思想更为开阔,敢于进行深刻的反思。

四、曹氏父子的倡导,曹氏父子不仅仅是建安文学的领头人,更是当时曹魏的政治领袖,其对文学的重视带动建安文学的发展。

五、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早在两汉之际,诗、赋等就兴起,为建安文人提供了启发。

后世影响

李白曾写到”蓬莱文章建安骨”,作为文学的自觉时期,建安文学在反映人在社会中的遭遇的同时,还有着个人的情趣、爱好,在写社会生活的同时还有私人的日常。曹操率先打破当时盛行的儒学禁锢,使北方出现一个文化繁荣的局面,形成建安文学,在推动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本文内容由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