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少儿口才学的是什么(少儿口才的好处及作用)

导语:少儿口才学习的这几大误区,家长不容忽视

说话,是一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表达,是人人都需要掌握的能力。但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中,都追求“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直到近些年间,口才教育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素质教育、能力教育极其重要的根基,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

在这样的境况下,新兴教育市场的不规范、不完善,以及普遍对于专业的不理解,都会导致家长对孩子口才能力的培养,产生各种误区。今天我们就来“滔一滔”,这些误区,家长们中招了没?

误区一:话痨不等于口才

中国传媒大学丁龙江教授曾多次在师资培训中对老师们强调:“话痨不等于口才!”

这是大部分家长认知中的误区:小孩子话频、话多就是口才好。于是就出现了以下一些场景:

场景一:小孩成为了“人来疯”,不合时宜地过于活泼。

场景二:小孩总是说一些听不懂的、或是旁人不爱听的话,所有人都很尴尬。

孩子说话混乱,“车轱辘话”毫无重点,倒不如不说。喋喋不休不等于能言善辩。真正的好口才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让别人了解你的观点和思想,并通过你的表达感知到情感。

误区二:重技巧而轻情感

任何一项技能的学习都是有技巧的,口才自然也不例外。但是技巧练好了,口才就一定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空有技巧而没有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是缺失灵魂的。孩子们在学习表达技巧时,比如内三外四、备稿六步时,理论里都一定会提到“思想感情”。更加准确地说,没有任何技巧可以脱离思想和情感,单独存在。所以表达中一定要有真感受,而不是空会“炫技”。

把心打开、引起他人情感共鸣的表达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才是学习口才技巧的意义所在。

误区三:急于求成,忽视积累

好口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长期训练才能获得成果。

口才是工具,是用来传达思想的桥梁,根本上决定是否能“言之有物”的,要看知识面是否广阔;学识是否足够丰富;思想是否足够深刻;词汇是否能承担思维的广度。

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口才培养不能急于求成。追求速成,就要承担速成的后果:言语空洞乏味,空有技巧而无内涵,令人听了只觉如嚼蜡一般无味。

误区四:口才只是为了表演

很多家长认知中,学口才就是朗诵、戏剧、演讲等,这种语言艺术方面的表演,只是口才应用的其中一类。

口才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密切,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能看到表达能力的表现:交际、谋职、合作、讨论、说服、请示汇报、管理、演讲、谈判、辩论,都依赖于好口才。

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这种能力是否能表现出来,第一时间给予他人良好的印象,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表达能力。好口才成了一个人是否能快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误区五:不需要专门学口才

口才不就是说话嘛,自己在家就可以教孩子,不需要特意报班去学——这是很多家长的错误想法。而国内的教育环境,大多数时候也没有孩子开口训练的机会。

但口才学习的专业性极高,大学中关于语言教育就分出了十几类,需要经过整整四年的本科学习,才能把握其中的精髓,并应用到工作中实践中去。

有专业系统的教学体系,有有趣见效的教学材料,有专业老师随时指导纠正,才能帮助孩子打好基础,夯实基本功,而非“沙上建塔”,口才学习才能“事半而功倍”,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后什么也没学好。

本文内容由小思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