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艾森克的大三人格维度及其生物基础(艾森克的三因素人格理论是什么)
导语:大五人格理论——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
人格心理学可以界定为对人类心理力量的科学研究,这种力量致使人们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而其中人格特质流派最为大家所熟知。特质流派之所以盛行,主要是得益于人格特质理论的伟大成果。特质论假设,如果清楚一个人的核心人格特质,那么就可以推断这个人惯常的行为反应模式。
特质论取向主张使用有限的、基础的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维度对个体进行描述和测 量。它仅仅用比较少的特质,就能够很好的解释个体行为的一致性。如果每个人身上都有同一种特质存在,那么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各个特质对所有的人进行评价。特质理论是有其普适性的,不管在任何文化背景下,它都能够被接纳。我们可以轻松地分辨出一个熟悉的朋友是否外倾,是否有责任心,是否自私。而人格特质流派中最非凡的但是也最具有争议性的理论之一就是大五人格理论。
前面我介绍了大五人格理论——从经典到现代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
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
人格基本维度的数量还能够进一步减少吗?艾森克认为,大五人格的维度中可能存在两个或者三个核心的成分,而其余的三个或两个仅仅是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生理因素使得一个人只可能偏向于三种基本方式中的一种,但是在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下还可以再细分为几个子类别。例如,外倾性作为基本的维度之一,可以进一步分成活动水平、社会化程度和兴奋性三个方面。这就是艾森克研究的方向。
艾森克1916年出生在德国,1934年移居英国,1997年去世。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英国心理学界存在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声音,其关于气质的神经结构论述已经获得学界广泛的认可。基于他的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艾森克认为,用五个因素来描述基本的人格维度有一点多。他提出,所有的特质都可以溯源到三个生理系统。
卡特尔相信人格理论研究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选择变量——也就是数据——来进行因素分析,而许多大五人格理论的研究人员则选择采用完全归纳法。那么更进一步,艾森克也相信,除了数据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证据都可以引导我们进行因素的选择,仅仅采用因素分析并不能够帮助我们建构基本的维度。例如,有证据证实,至少有一些倾向——焦虑水平、友善、自尊,和对新经验的开放性——在成年发展的过程中是相当稳定的。如果你在25岁的时候比较平和,对人也很友好,你在60岁的时候肯定不会变得反复无常、紧张和教条。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倾向于变得更加有责任心,而且也会更好相处。
根据艾森克提出的理论,人格的第一个维度是外倾性,它包括卡特尔所提出的乐群和自信;第二个维度是神经质,这个维度包括卡特尔提到的情绪稳定性和忧虑性;第三个因素是精神质,这是精神病理学的一种倾向,包括冲动和残酷,精神质包括卡特尔所提到的恃强性和世故性。在大五人格这个范畴中,艾森克的神经质包括的是低宜人性和低责任心,他的外倾性和神经质维度和大五人格中的比较相似。艾森克并没有指出开放性这个因素。确实,开放性是最不稳定的,而且也是大五人格中最受争议的,不管是在理论建构还是在统计学上。
最新的研究已经将关于生理方面的特质研究证实,外倾的人认为聚会更有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快乐时光和积极反馈的潜在作用,而不是因为他们比内倾的人更喜欢别人。
艾森克的理论是极少数的努力将生理基础考虑进去的人格理论之一(奥尔波特称其为“心理物理学”的方面),而且也被来自非常严格的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特质分析结果所得到的证据充分证实。有趣的是,艾森克的父母是明星,他自己也变成了一个非常热情的、敢言的心理学家和知识分子,经常位于知识争议的中心。所以,艾森克能够问出“外倾性是否能够在家庭内部世代相传”这样一个非常令人好奇的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接着我们来谈谈艾森克人格理论的证据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点赞和转发,谢谢大家!
本文内容由小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