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解读诗的书(读诗也能让人领悟到深刻的哲理)

导语:浅说|诗,让人读懂了才有意义

​​​​​​​​​​​​​浅说|诗,让人读懂了才有意义

“读诗使人灵秀”。可现在,有的诗实在是读不懂。既然遇见,闲聊几句。一己之谈,且为浅说。

----题记

诗,是让人读的。如若不是,于写作者来说,那也就没有必要拿出来示之于众。

诗,既然是让人读的,那就应该让人能够读懂,而不是仅仅自己懂。

诗,首先让人读懂了,才有可能深入人心,才会触及灵魂,才会陶冶性情,才会产生力量。

纵观古今,浏览中外,那些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没有一首是艰深晦涩的,没有一首不是一读就懂的。而那些一读就懂的诗,也无一不是最贴近大众生活语言的。

从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起始,就是这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关雎》)。2500多年了,而于后人,鲜有知其文,而不知其意者。

至于我们每一个人,对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认知,也无不启蒙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虽曰古诗,何等通俗。中华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若植根其中,汲其精髓,足以枝繁叶茂,为什么要失去本真呢?

用最贴近大众生活的语言写诗,能把最贴近大众生活的语言写成诗,才是真诗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语言平实至极,但却因饱含深情,而使人过目难忘,吟诵不已。

曾记得在寒风中执着地朗读《西风颂》(英•雪莱)。“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何其直白,但却因富有哲理,二百年来,曾给多少身处困境的人们带来鼓舞和希望,坚定了他们的生活信念。

越是时代需要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来鼓舞和激励人们的时候,诗歌也越是要用大众最能听得懂的语言来发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田汉•《义勇军进行曲》)。

大凡时代的最强音,都是直达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虽为歌词,但诗词同工,这对诗歌写作者们来说,应有极大的启迪。

我国的汉字有十万之多,最常用的也就2500个左右。诗人的使命,应该就是将其顺乎自然地组合起来,以极少的文字产生极大的美,让人读起来心灵上感到愉悦,精神上得到升华。而那些生拼硬凑,没有灵魂,东拉西扯,不知所云的“诗”,把我们祖先所发明的汉字其应有的美都给拖累了。

诗,确实因诗风的不同,或者说因表达方式及形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不管什么流派,诗,只有让人读懂了才有意义。

读得懂,有意义的诗,才有生命力。

人们常说,“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实,或先秦,或唐宋,或明清,想必其当代之诗作也一定是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只是上下几千年,时光如水,大浪淘沙,只有那些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又能够口口相传的,才穿越了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了经典。读史可以明智,读文学史也一样。

有名家说,“诗词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说的有道理。诗,是一定要读的,但要读就读经典,这样,既开卷有益,又不浪费时间。

而同时,我们也期待当代那些优秀的诗词作者们,创作出更多耐读的作品来,以飨读者。

本文内容由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