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组教学实施方案设计(高中数学组教学实施方案怎么写)
导语:高中数学组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根据本校学情,高一高二抓基础,高三抓提高,与高考接轨,考试高一高二落实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制定三年计划,落实课堂教学教什么。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采取螺旋式上升方式呈现,不适合接受能力慢的学生。这种编排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知识的讲授跳跃杂乱,把本该是一体的知识瓜分得支离破碎,教师教得困难,学生学得更加不易。这样的编排人为地拉大了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之间的间隔时间,学生极易忘记前面学过的知识。而由于教学进度和课时的安排,老师又不可能不断重新复习以前的知识,学生在诸多知识已被遗忘或基本功训练不到位的情况下,硬着头皮继续学习后续内容,教学效果非常差,根本谈不上学习的循序渐进。就像我们认识的人一样,见一面后隔十年再见,当然不容易记住了。针对上述情况特对高中教材整体安排,调整课程顺序,制定三年计划,安排如下:
高一上学期:完成初高中衔接以及必修1、2的教学任务。
高一下学期:完成必修3、4以及必修5第二章解三角形的教学任务。
高二上学期:理科完成必修5第一章数列和第三章不等式,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以及选修4—4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的教学任务。
文科完成必修5第一章数列和第三章不等式,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三章变化率与导数和第四章导数的应用的教学任务。
高二下学期:理科完成选修2—2和选修2—3以及提前进入一轮复习完成一轮复习中的第一部分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和第二部分函数、导数及其应用的教学任务。
文科完成选修1—2和选修4—4以及提前进入一轮复习完成一轮复习中的第一部分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和第二部分函数、导数及其应用的教学任务。
高三上学期:结束一轮复习的教学任务。
高三下学期:完成高考同类项专题复习和考前集训的教学任务。
各年级数学备课组长要认真研究考纲,高考真题和教材,根据本年级学情进行教材整合,科学放弃,大胆改革制定适合本年级的计划,计划要落实到每周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一周应解决的知识点或题型,然后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进行探讨,普通班应该达到一种什么要求,重点班应该达到一种什么要求,合理安排每周课时,进行制作学案,使学案更有针对性,适用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制定考试方案,落实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则。
考试是一个指挥棒,它能够影响老师的教学投向,为落实学校抓基础,促能力,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原则对于考试制定如下方案:
(1)试题类型:高一、高二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以选填题为主,第Ⅱ卷以简答题为主,试题个数应根据本年级学情,考察基础为主,题目可以多,但不要难,月考120分,期中和期末考试150分。
(2)出题原则:以课本和学案变式题为主,把课本和学案的题目进行变形、变数、变问法或者变题景,尽量不要出原题,也可以出几道课本原题,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课本,落实学案,达到教什么考什么的目的,这一部分在试卷中占百分之八十,其余百分之二十要出一部分创新题,能力题以及知识交汇的题目,以增加试卷的区分度。
(3)难度控制: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三种难度试题的比例应控制在6:3:1,以基础为主,进而提高学生的基础。
三、落实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应在学校“四位一体”模式下,以低节奏,小步子为主,根据学情,在课堂教学中应解决衔接、教材以及每部分题型问题,具体要求如下:
(1)过衔接:要认真备课,初步认识本节会用到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并根据学情估计需要补充哪些知识,以用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衔接内容落实的教学中。
(2)教材:要认真制作学案,学案是路线图,不是课本内容的重复,应是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利用教材,并对教材补充的一种手段。所以制作学案应以指导学生怎样学习知识,怎样分析例题,完成课后习题为主。
(3)过题型:针对本部分知识,提炼该部分题型,对题目进行分类汇编,上课不能以题论题,要学会通过几道题,总结做该类问题的方法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并引导学生注重计算、规范,形成每类题目的做题模式。
总之,我们应解放思想,与学校保持一致,多为教学想办法,想思路,“认真只能做对,用心才能做好”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教会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本文内容由小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