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和西晋及其文学的区别(东晋和西晋及其文学的异同)
导语:东晋和西晋及其文学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魏国是三国中政权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都城仍是洛阳,史称西晋。
这一时期与西晋并存的还有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政权。这些少数民族相互吞并取代,牢牢控制着北方。这一时期也是历史上所称的“五胡乱中华”时期。
西晋时期国家奢侈腐败、政风黑暗。西晋在内部奢败、外部耽乱的情形下往南方迁都长安,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史称东晋。这时的东晋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南方与孙吴、宋、齐、梁、陈合称六朝。
司马家族统治的二晋时代政治上是倒退的,但历史进程并未停下脚步。
从建安七子开始,中国文学出现的建安风骨,随着三国的结束进入西晋后,开始慢慢消失。
在中国文学史上西晋时代出现了阮籍、嵇康,山涛,刘仱,阮咸、王戎、向秀七人,他们以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对抗方式,存在于中国文学史上,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后世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
竹林七贤的诗慷慨悲凉、雄健深沉,透着建安风骨,是建安风骨的延续。例如,建安七子阮瑀之子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豪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此诗用了多个比兴手法,含蓄精致,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孤独、愁闷的心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阮旨遥深”;钟嵘在《诗品·上》中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李善在《文选·卷二十三》中说:”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阮籍的五言《咏怀八十二首》被称为千古杰作。
东晋除了竹林七贤外,还有一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陶渊明。他是东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陶渊明的诗,读起来很轻松,每一句都是恰到好处。民间有个说法,越是乱世越爱读陶渊明。
每到重阳节人们都会想起陶渊明《饮酒起五》里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他在《五柳先生》中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因为家门前种着五棵柳树,所以就以“五柳先生”为号。
五柳先生特别爱喝酒,但凡有人请他喝酒,他一定去,去了一定醉,下一次邀请继续去喝。有一次他的好友颜延之来看望他,两人相言不欢,他对颜延之说:酒留下,你走;下次酒来人不要来了。
陶渊明的这种潇洒与竹林七贤相似。因为他爱喝酒,所以他就积累下来了大量的与喝酒有关的诗,饮酒一、饮酒二……一直到饮酒二十。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他的描述一个梦想的理想之地的《桃花源记》。俊杰先生(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东晋末年,在这样一个乱世,他采取了避世的生活方式。《桃花源记》体现了他避世的人生态度。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代推崇的是像《汉赋》一样的华丽的诗篇,他写的五言诗和他的作品在当时是不为人所知的。陶渊明去世八十年后,南朝的昭明太子极其推崇他。传说他的作品就是昭明太子专门派人收集整理在《文选》中的。
本文内容由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