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教育学主观题汇总(教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

导语:教师招聘——教育学主观题重点考点梳理(一)

一、名词解析:

1. 教育: 有意识地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包括社会教育、家庭

教育和学校教育。

2.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其根本任务就是揭示教育规

律。

3. 德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取言传身教等

方式,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想、

政治、法制和心理等方面素质的教育活动。

4. 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 有目的 、 有计划 、 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

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教印象,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5. 学制: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

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

6. 教育制度: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7. 教育目的: 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对培养人的总体要求 ,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 贯穿于

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 。 (培养目标)

8. 教师素养: 教师旨在养成胜任教师职业所需的各种素质而进行的自觉、持续的修习涵养

过程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它包括了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和身体素养。

9. 课程: 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综合及进程安排。

10. 课程标准: 按照课程计划中的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

性文件。

11. 校本课程: 某个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老师、部分老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

的教育目的,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针对本校、本年级

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2. 教学 : 教育目的规范下的 ,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 教学是学校进行

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13. 教育规律: 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

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和重复性。

14. 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分为讲解、讲读、讲述、

讲演和讲评。

15. 谈论法: 也称问答法 , 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 , 要求学生回答 , 并通过

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16. 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言语描述教学

对象,使学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

17. 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

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18. 道德情感: 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

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19. 道德意志: 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

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20. 课外活动: 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

的教育活动。

21. 教育研究: 人们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时间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

本文内容由小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