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闹丧有什么不好(家有丧事的征兆)

导语:家有丧事,“闹丧”的都是哪些人?

丧事活动中,特定关系人,或阻止入殓,或不让出殡,或打骂孝子,等等,干扰正常的丧事运作,是为闹丧。

旧时,闹丧出现较多,有些地方相互仿效沿袭成习。现实生活中,闹丧的还有,但不常见。作为特定行为,闹丧算不上是习俗,但却是经常发生的丧事事件,丧事操办最怕这些事出现。

有“娘家人”闹丧的,也有“已嫁女”闹丧的。闹丧有一时兴起激情闹丧的,也有有计划有组织的规模性闹丧的。

如果逝者为女性,生前在婆家不受待见,或者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者受到虐待甚至迫害等,逝者的娘家人乘丧事出面对主丧人员进行责备、训诫或讨要说法,主丧人家不买账,此时娘家组织安排人员对丧事活动进行阻扰和干预,即娘家人“闹丧”。

逝者的已嫁姐妹或逝者的已嫁女儿,认为侄儿或兄弟不孝,借丧事对其进行训诫和斥责,甚至直接干扰丧事正常运行,即“已嫁女”闹丧。娘家人闹丧居多,反正不是自己家事,闹闹无所谓。但已嫁女闹丧,丢人丢的是自己家人,所以,一般是已嫁女有恩有情于娘家,侄子或兄弟做得太过分,以后也难处了,才会出现。

1、娘家人闹丧

“闹丧”基于特定的社会关系,即逝者与其监护人或保护人的关系,这种监护和保护不是法律上的,而是宗法礼教范畴的。一般来说,女子出嫁后,其父母兄弟是其最坚强的后盾,娘家厉害,自己在婆家的地位就要高一些,待遇要好一些,反之,就要低一些和差一些。正常情况下,已嫁女子在婆家立足和取得地位是有一个过程的,是需要时间的,一直要等到儿子长大成家立业,自己的位分才能相对稳固。日常生活中,娘家父兄对已嫁女的监护和保护是有的,但碍于已嫁女的情面还不至于过分,一旦已嫁女逝亡,特别是年轻或中年早逝,娘家与婆家潜在的问题容易爆发,极易撕破脸皮,发生冲突,形成“闹丧”。所以,闹丧人常常是逝者的娘家人,即孝子的外公外婆、舅舅、姨娘等。闹丧对象主要是婆家,即孝子所在家庭。

也有娘家人为女婿闹丧的。从娘家人角度说,女儿很好,女婿也不错,但外孙和外孙媳妇不是玩意,或者女儿女婿在婆家兄弟姐妹中老是吃亏甚至被欺负等,娘家人借题发挥,闹闹也是有的。

2、已嫁女闹丧

长姑娘(逝者的姐妹)认为侄子侄媳不孝,少姑娘(逝者的女儿)认为兄弟和兄弟媳妇不孝等,闹闹也是可以的。但已嫁女闹丧不合礼制,自己家人闹自己家人,别人看笑话,所以,已嫁女闹丧常常是闹闹而已,发发牢骚,发发脾气,一般不形成程序性或规模性事件,所以严格来说不能算“闹丧”。但特定情况下,已嫁女闹丧也能闹出事来,生活中也确实有闹出事来的。

3、闹丧行为表现

正常情况下,儿子儿媳平常孝敬老人,重病期间精心照料,无奈苍天不佑老人寿终而亡或不治而亡,亲人辞世,娘家父母兄弟侄儿等会悲痛不已,急忙赶赴丧家,真心实意地协助料理丧事。如若儿子不孝双亲,或是儿媳虐待婆婆,臭名传扬乡邻,娘家亦有耳闻,待老人亡故,娘家兄弟、侄男少女会成群结队聚集丧家咎责。习俗上,“活着没有人,死了一大群”,平时娘家人来得少,一出事人就多了。轻者,娘家吊丧的人故意不下车,有意寻衅,这时儿子媳妇要身穿孝衣双手高举盛有孝布的托盘跪拜于车前恳请息怒。娘家人下车后,自然少不了一通责怪。也有的对丧葬规格标准提出意见并立即改正落实。“闹丧”的娘家人在丧家怒气冲冲,大吃大喝,摔砸家什,肆意拖延时间,糟其家,败其名。更有甚者,娘家母舅对不孝外甥、甥媳更是气愤有加,举手执木打骂,毫不容赦。此时常有管事的或丧家族中长辈出面调停,平息事态,以使丧事按日程办完。如若女主无病而亡,或投井上吊,或服毒自杀,死得猝急,死得蹊跷,娘家人不仅要“闹”,而且要“告”,大闹灵堂的有,停尸多日不让入殓的有,诉诸法律上告到法院问究竟、讨说法的亦不少见。

按一般习俗,父母去世后,孝子应当到娘家通丧。通丧人要报告人死的情况和原因,娘家人要进行一些询问和了解,娘家人觉得没问题,点头同意,主家才能入殓下葬。但如果娘家人认为主丧人员有所欺瞒,有做得不到或不孝行为,按习俗规定,娘家人可以阻止主家入殓下葬,这并不越礼。即便逝者已经下葬,娘家人也可以要求主家开棺启墓。

4、怎么看待闹丧

对于“闹丧”,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闹丧”多是事出有因,也是伸张正义讨要公道的一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那些不肖子孙会有警示作用。但是,有的”闹丧”确属趁机小题大作,故意无理取闹,遇到这种情况,丧主常常是以礼相待,恳请宽恕,管事的则是好言相劝,顾全大局。对极个别存心搅和事端的,丧主与管事的也会采取强硬态度,或置之不理,或想办法排除干扰,使丧事活动正常进行。

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丧事还是不闹为好。

本文内容由小欣整理编辑!